陶西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一中高中部 657200
关键能力是高中生进入高等学校学习、将来面对生活实践和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高质量的认识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必须必备的能力,关键能力是高中生适应时代要求并支撑其终身发展的能力,是培育核心价值和发展核心素养必须具备的能力基础,是高水平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高考命题工作明确提出“能力为重”,关键能力作为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不仅符合高考的客观实际,也是高考所确立的“能力立意”命题理念的重要途径。高考题中每个题都有关键能力的体现,本文以2018全国卷Ⅲ生物29题为例,主要对高考生物命题规律、关键能力在高考题中的体现和学生关键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分析。
例题(2018年全国卷Ⅲ,29题,9分):
(1)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中捕获光能的物质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上,该物质主要捕获可见光中的_________。
(2)植物的叶面积与产量关系密切。叶面积系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总和)与植物群体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干物质积累速率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叶面积系数小于a时,随叶面积系数增加,群体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速率均_______。当叶面积系数超过b时,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常,与阳生植物相比,阴生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相等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________(填“高”或“低”)。
参考答案:29.(1)类囊体膜 蓝紫光和红光 (2)增加 群体光合速率不变,但群体呼吸速率仍在增加,故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 (3)低
一、试题基本概述
第(1)题考查色素分布的位置和色素主要吸收的色光,主要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基本事实的掌握情况,第(2)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运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探 索问题情境,解决在生产实践中种植密度和产量的关系, 要求学生掌握并理解科学知识与技术运用于生活和生产,学生用严谨的逻辑思维去解决新问题得到新结论。第(3)题考查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速率的区别,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已知的不同植物之间光合速率的区别,去解决情境问题。
二、关键能力在例题中体现的分析
1、关键能力在第(1)题中体现的分析
题目阐述捕获光能的物质分布在叶绿体的什么上?该物质主要捕获可见光中的什么?从题目提供的信息来看,本题考查学生必备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总有部分学生答错题,分析学生答错题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关键能力不够,本题中蕴藏着怎样的关键能力呢?课本上基础知识写的是捕获光能的色素,但题目上描述的是捕获光能的物质,可以看出题目的设定并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就能回答问题,本个设问要求学生具备语言解码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需要学生把捕获光能的物质解码为捕获光能的色素。
题中该物质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什么?本题设问看似简单易懂,其实在本题中要求学生具备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整理能力,学生已掌握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和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的必备知识,捕获光能的物质是色素,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本题要把两个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本题时学生要具备基础的阅读能力,同时对已具备的知识进行分析整理,才能准确把本题回答正确。
2、关键能力在第(2)题中体现的分析
第(2)题是本题难度较大的一题,很多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不能作出准确回答,分析原因是学生关键能力不够,导致审题不清楚,不能准确解决问题和回答问题。
题中叶面积系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总和),本句话要求学生具备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整理能力,要求学生从叶面积系数这个新的专业名词中整理出有效信息,比如随着叶面积增大,种植密度越大,在农业生产中种植密度过大,农作物产量会下降,将理论知识和生产生活联系起来,要求学生具备形象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题中植物群体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速率这三个专业名词是学生必备知识的积累,同时学生要具备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解码能力,比如光合速率即总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速率反应的是净光合速率。学生通过语言的解码,才能和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科学本质联系起来,才能准确把三个基本现象之间相互联系起来。
题中的图示要求学生具备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转化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在图示中随着叶面积系数增大,学生要能准确的描述群体光合速率、群体呼吸速率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的变化,学生具备数据处理能力找出图示中的变化规律,学生具备信息转化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才能分析出变化的规律。掌握了大量的客观科学事实和有效信息的提取,才能准确回答当叶面积系数小于a时,随叶面积系数增加,群体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速率均增加。
题目设问当叶面积系数超过b时,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其原因是什么?答案是群体光合速率不变,但群体呼吸速率仍在增加,故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学生要能作出正确的回答,首先学生要有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转化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提取出图示中生命现象变化的规律,准确描述出叶面积系数超过b后,随着叶面积系数的增加,群体光合速率不再变化、群体呼吸速率增加和干物质速率下降。同时学生利用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将群体光合速率、群体呼吸速率和群体干物质速率联系起来,得到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群体光合速率-群体呼吸速率的客观规律。答案字数多和逻辑性强,学生还要具备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才能准确无误和简洁的回答问题。
3、关键能力在第(3)题中体现的分析
首先学生对本题信息进行搜索和整理,分析出阳生植物与阴生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速率的区别,分析出光合作用吸收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相等代表的是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补偿点。阴生植物利用弱光能力更强,光补偿点更低,学生审题时要具备信息搜索和整理能力,确定阴生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相等代表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同时学生要用形象的思维能力去判断出随着光照强度增强,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光合速率的变化规律,进行逻辑思辨,判断出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更低。
三、教学过程中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高考命题强调“能力立意”,学生掌握必备知识是做题的基础,关键能力是学生会做题和取得高分的必备素质,在历年高考中,关键能力的考查非常直观和明显,关键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心。因此,在平时的生物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下面提出几点课堂教学中关键能力培养方法的建议:
1、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师讲授型课堂教学模式中,老师单一讲授,学生被动的学习,学生的关键能力得不到培养,因此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把课堂交给学生,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组织和引导教学的作用。例如,课前教师准备丰富的生物科学案例,在课堂上学生阅读,独立思考,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解码能力、信息搜索能力等能力。学生综合分析得到自己的结论,可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辩证性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能力。学生自主得到结论后让学生多讨论、多展示和表达,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准确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改革生物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注重理论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学生获得知识的体验和知识的经验,才能在经验教训中不断提高,逐步对学生演绎推理能力、辩证性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关键能力进行提高。
3、开足开齐生物实验课程
生物学科是立足于实验基础上的一门自然科学,实验技能是学习生物必备的技能,学校要开足开齐实验课程,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学习生物的快乐,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学生能自主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科学的收集、处理并解释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素养。
4、建立生物课堂评价标准
生物课堂评价标准要向多元化和立体化发展,明确生物课堂中关键能力培养的评价标准,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不同的评价,并将学生各项关键能力培养标准进行科学的制定,这样有利于教师备课时有意的注意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课后反思和评课中更多的强调关键能力的作用,同时在各类公开课和研讨课中进行交流和评价。
四、总结
关键能力是高考考查中的重点内容,关键能力在每一道高考题中都有体现,是学生会审题、审懂题和做对题的必备技能,每年高考对知识点进行抽查,关键能力考查才是永久不变的王道。本文从分析一道高考题出发,以小见大,分析关键能力在高考题中是如何体现的,同时提出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个人观点,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改变教师教学课堂策略,将关键能力的培养渗透到课堂中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水平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