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思静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民族实验学校 530599
摘 要:教育均衡化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新方向,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如何有效实施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提高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水平,已成为教育部门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进策略。
关键词: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促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一套适应性强的教师发展评价机制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需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学校方面通过有效的管理来实现这一目标。
一、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学校应该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通过对教师发展的科学评价,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水平,从而促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目前大多数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缺少科学、合理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激励机制[1]。例如,进修、调研、论文、项目等方面缺少评价机制,导致一些教师缺少工作积极性。针对这些问题,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以及如何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
(二)评价标准过于统一
评价标准表示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对教师发展方向具有指导作用。但如果评价标准设置过高,教师专业发展的信心就容易受到挫伤;如果评价标准设置过低,就会抑制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通过调查发现,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新教师与老教师的学历、工作经验、教学方式等评价标准是一致的,大多数较年轻的教师和一些能力较差的教师排名较后,从长远来看,统一的评价标准过于僵化,不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2]。
(三)评价方法相对单一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评价过于依赖定量评价,主要原因是因为定量评价方法简单,通过各种量表来收集和处理信息,被评价教师普遍接受定量评价结果。评价结果主要以分数或等级形式体现,缺少描述性评价,不利于教师明确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此外,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主体是行政部门,教师过于依赖他人的评价,忽视了自我评价,不能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
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存在问题的改进策略
(一)构建合理的教师评价组织
为确保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科学性,确保评价工作顺利实施,各小学应成立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小组,由学校负责人、各级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组成。
其中常设成员一般包括学校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组长等,主要任务是确定教师评价的目的,制定评价方案,常设成员需要保证评价方案的正确性,同时具有对评价结果进行有效反馈的能力[3]。传统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过于依赖他人评价,容易导致教师过于迎合,针对这种问题,建议建立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多方位对教师进行评价,使教师具有自我评价意识。
(二)评价目的和评价标准体现差异性
教师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其表现形式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期望。教师个体存在差异性,评价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期望也存在不同。因此,鉴于评价的科学性,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目标应分层次制定。根据教师发展的实际需要,评价小组为不同层次的教师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每个评价对象也应有自我评价目标,如促进研究性课程发展、学生心理研究、专业知识增长等[4]。同时,评价标准的制定必须考虑到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背景。在学校中,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教育经验、工作态度、教学手段等,因此评价标准应反映教师的差异,将评价标准分为专业发展层级标准和专业发展个性标准两大类,最终促进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
教师评价方法是指在评价过程中收集、处理、利用评价信息等方法,在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改革发展背景下,涌现了大量的评价模式,如复合评价法、档案袋评价法等,综合分析这些评价方法无非是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5]。定量评价是通过数据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进行衡量;定性评价是运用陈述性、表达性方法,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描述,使被评价教师明确自身的优缺点,进而提高专业发展质量和效率。在评价过程中,评价人应及时反馈评价结果,现行的“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实践,会导致评价结果反馈简单、不及时,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影响较小。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可以使被评价教师在第一时间了解自身专业发展的问题和优势,避免评价工作存在滞后性。此外,评价结果的反馈应该真实有效,不仅要指出教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还要制定改进工作的策略,明确发展方向,最终实现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质量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下,很难保证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合理性。片面的教师评价不仅无法促进教师进一步发展,而且会降低教育质量。因此,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进行优化刻不容缓。评价主体只有具备较高的评价能力,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案,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及时反馈评价结果,提供有效的评价指导,从而促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积极发展。
参考文献:
[1]韦俊.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发展的现实境遇与路径选择——基于云南省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调查分析[J].教师教育学报,2019,6(6):63-70.
[2]陈琳.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分析和解读[J].基础教育研究,2020,(20):15-16.
[3]陈吉君.中小学教师专业梯度的自我发展[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20,(6):15-17.
[4]李成海.农村小学分层开展教师发展性评价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科技资讯,2020,18(27):176-178.
[5]刘燕,尚继武.农村小学新教师专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内因探析与改进策略[J].教育导刊(上半月),2020,(5):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