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华香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东联镇靖和小学校盐井村校
摘要:灵活运用统编教材,提高教学实效的责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知晓统编教材编写理念,准确把握教育方向。二、着眼统编教材整体,注重细节,做到润物细无声。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四、行走在阅读的路上。
关键词:统编教材;教学实效;培养能力;小学语文
随着各种现代科学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的出现,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也必须与时俱进,怎样做到与时俱进呢?那就要灵活运用咱们手中的统编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去引导、培养学生的探求知识的兴趣。老子说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始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小学语文作为语文教学的根基,更有不可推卸地承担起灵活运用统编教材,提高教学实效的责任。那么如何灵活运用咱们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提高教学实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知晓统编教材编写理念,准确把握教育方向
小学语文阶段的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是:以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这编写理念正吻合了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的目标的教育模式,它注重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心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
江泽民说“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我们教师更要肩负起用教育振兴中华的责任。我们要振兴中华,就得努力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不得不说,现在的教育正在经历一场革命的洗礼,教育的差距也在逐步拉大,而且日益明显。大城市里的学生由于受家庭以及周围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的教育观念变得更符合我们语文统编教材的理念。但是在某些局部地区,教育的实际也不尽人意。一些教师,甚至一些教育管理层人员仍然在片面追求分数以及升学率,实施的根本不是素质教育,而是应试教育。在他们眼中只有分数,因此,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重视智力教育而忽视了其它更为重要的德育、能力、创新教育的培养。更有甚者,有一些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哪一科稍微有点不如意?实际上基础知识掌握得还不错,就急得连忙给孩子报这科补习班,那科补习班。不错,这样一来,孩子的成绩是上去了,可其它更为重要的德育、能力、创新教育的培养到哪儿去呢?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孩子教育的培养,从小学开始就一定要灌输正确的学习理念,也就是灌输我们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使他们从小就有一个好的思想,好的行为。我们祖国的未来要靠教育来振兴。振兴中华的责任在你、我为祖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品行端庄,有能力,有文化,有创新精神的接班人。
二、着眼统编教材整体,注重细节,润物细无声
整套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主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海洋与国家主权意识教育、法制教育等六个体现国家意志。我们教师在教学之前,一定要着眼于语文统编教材整体,然后注重在教学中的每个知识点细节,认真反复研读,领会教育的灵魂,化有形为无形,努力做到润物细无声。
比如说,在拼音、识字教学时,我们既要遵循编写理念,又要同时结合小学一年级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只有短短3至5分钟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激情进行教学,教学方法就不能单一,一定要新颖多变。比如在学习拼音时,可以采用看图识拼,带字识拼,给字猜拼,游戏中组合拼音,情景识拼等多种形式进行拼音教学。
识字的教学更可以五花八门,如拼音拼读,课文范读,熟字带读,下文猜读,找朋友读(人与人,字与字找朋友读都行)。这样的教学既避免了学习中的枯燥乏味,又丰富了孩子的学习内容,更做到了悄无声息,愉快地把知识传授给了学生。
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课文在讲解上面的要求有所不同。精读课文的讲解要讲得比较细,比较精,要做到举例子,给方法。精读课文讲解前课前要安排好预习,问题的设计要少而精,同时做好问题的引导,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一些写作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授之以渔。略读课文则要放手让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文中去,让他们自己去读,自己去质疑——思考——解答——总结等一系列过程,而不能授之以鱼。
居里夫人说“路要靠自己去走,才能越走越宽。”学习如同走路,只有自己会学,知识才会越学越多。树之所以高大,是因为它学会了汲取水源,人之所以学富五车,是因为他学会了学习。我们在教学中,如果每篇略读课文,都当作精读课文来讲,那学生的独立性何在?主体性何在?又谈何发展?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授之以鱼,而要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行走在阅读的路上
(一)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统编教材里就选了许多古诗文。古诗文的教学重在反复诵读,不做过多的诠释。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进行古诗文的教学,不要采用老式的六步法:读古诗文——了解作者——理解诗意——想象画面——归纳主旨——背诵诗意。老式的六步法教学法既抑制了学生的阅读水平的提高,又阻碍了学生想象能力的提升,既浪费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又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同类古诗文,以此来拓展同类古诗文的积累。
(二)统编教材里“阅读链接”的增加,更好地说明了运用统编教材,不仅着眼于阅读,而且更着眼于群文的阅读。学生由读一篇,到读两篇,再到读课外的同类的许多篇文章。就这样让孩子一直走在阅读的路上,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不断提升自己。
(三)阅读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和他人一起分享。比如说,统编教材里的“和大人一起读”,它就是先让大人和孩子一起读,创造读书的氛围,培养读书的兴趣,然后过渡到自己读。阅读使人变得睿智,阅读使人变得高雅。
(四)在阅读中也可以采用让学生接触各种文体的方式进行读,比如“说快乐读书吧”让学生感受各种文体知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孩子阅读的情况,介绍他们喜欢的课外书。但是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阅读,一定要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要让他们会读,还要让他们爱读,乐读,让他们愉快地行走在阅读的路上。
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统编教材,提高教学实效,需要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能力。既然上帝给了我们一颗种子 ,我们就要让它开出美丽的花朵;家长给了我们一个孩子,我们就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还他一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