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珍
西藏昌都江达县小学 854100
摘要:我们都知道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为我国未来发展培养大量全面的高端人才,而班主任在这一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为了尽快改变这一现状,各个班主任必须从根本上明确自己的任务,提高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且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真正提高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提高策略
引言
小学班主任是学校德育骨干,班级的组织指导都需要班主任完成,通过与家长和社会的沟通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小学阶段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交往非常密切,班主任同时肩负着专业教学与班级管理的使命,对学生品德形成与心理发展具有积极影响,特别是班主任的言行举止都可能在学生内心留下深刻烙印。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处于道德发展的前习俗水平,他们对行为与思想好坏的认知需要通过外部刺激获得,班主任的权威将会对德育教育产生直接影响。班主任是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班主任同时处理好学生与家长关系才能够有效提升班级管理有效性,通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共同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班主任会给学生们留下深刻印象,这种影响往往会持续几十年之久,小学生对班主任的崇拜与信任使得班主任的影响力是其他人无法比拟的,班主任是小学生在校期间的首选德育榜样。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一)德育工作重视程度不足
从实际状况来看,部分学校及小学班主任本身缺乏对德育工作的重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德育工作的开展实施。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及作用,学校教师与家长往往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水平状况,忽视学生综合素养水平的保障提升,一味地将文化成绩视作评价学生的标准。素质教育教学背景下,教师应注重并切实有效地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良好的三观。
(二)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方法落后
在这样一个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期,班主任也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要想更好地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必须尽快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许多班主任仍然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他们认为正确的德育方法必须以严格作为核心,对于学生不正确的行为,必须给予他们严厉的批评。因此,学生一旦犯了错误,班主任就会严厉地批评他们,久而久之,许多学生会出现叛逆的心理,对于班主任的教导和管理不管不顾,这就严重制约了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二、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一)以身作则,润物无声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成为学生的人格表率,是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基础。很多时候,让学生在感性上认可教师的行为,其效果远远好于强言语引导。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班主任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小学生的心智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对于班主任很容易产生依赖和崇拜之情,所以班主任应该严格规范自身言行,真正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榜样作用,通过自身行为不断影响学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
如在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平等地与学生交流,避免使用简单粗暴的命令式语气,不随意责骂或体罚学生,应通过与学生沟通了解情况,耐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良好的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同时,在班级的集体活动中,班主任应该主动承担任务,不把脏活、累活安排给学生去做,与学生一起完成任务。此外,在沟通中,班主任要亲切自然,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他人、友善和谐的良好品质。
(二)丰富德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许多学生而言,他们认为德育的内容过于枯燥无味,因此失去了对德育的学习兴趣。为了尽快改变这一现状,班主任必须不断丰富并且创新德育的内容,通过丰富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在选择德育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首先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所缺失的一些品质,同时再结合国家对于德育内容的教学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确保这些内容与学生息息相关,更要确保这些内容的完整性以及稳定性。或者,教师也可以随机到其他一些学校进行参观和学习,了解这些学校开展德育的情况以及德育的具体内容,与学校优秀的班主任进行交流和学习,积极地引进并且应用他人优秀的德育内容,最重要的是了解他们选择德育内容的具体方法。但是应用这些德育教学内容的时候,不能盲目地全盘接受,还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好的方法,选择学生所感兴趣的教学内容。
(三)推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性
家庭是学生成长发展的第一课堂,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更为健康的心理,促使其得到更好的进步成长及发展。为积极强化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班主任在组织进行德育教学工作的整个过程期间,应当注重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实施,通过积极强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性,为班级学生的成长及发展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引导其走向茁壮成长及发展道路。
实际生产生活中,为积极推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性,主要可以采取的措施为:第一,班主任应当积极进行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沟通工作,引导学生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学生的家庭成长及发展提供积极作用。第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实施应当得到相应的监督,学生家长应当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对处于家庭环境中的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观察和监督,在强化自身言传身教引导价值效用的同时,发现孩子身上的不足,将其反馈给班主任,由班主任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予以相应的补充与完善。学校德育教育与家庭德育教育相互配合的作用下,学生随之能够得到更好的教学引导,班主任德育教学工作质量水平随之得到较好的强化提升。
结束语
德育工作已经引起教职工作者的重视,德育教育对现代高素质人才培养具有直观重要的作用,德育教育应该有效渗透于日常教育教学之中。因此在小学班主任工作范畴中,还需增加德育教育工作任务量,自小学阶段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使其在未来进入社会后能成为一个具有较高道德品质及文化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金辉.对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探究[J].教育界,2020(31):71-72.
[2]张春海.论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主要途径[J].新课程(上),2019(11):267.
[3]李永锦.浅析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新课程(综合版),2018(1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