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平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罗坑中学 525431
摘要:结合中学班主任工作教育实践积累,本文就“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作出了中肯详细的分析,对转化“学困生”提出了八点做法,可有效地转化“学困生”的行为习惯及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成效。
关键词:学困生;正能量;脱困;对症下
每一个学校,每个班级,都在一定程度上客观的存在着学习纪律上所谓的“学困生”。“学困生”顾名思义是在纪律和学习上有较大困难的同学。本人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总结到,对“学困生”的转化教育是班主任工作对班风转变、学风优化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谈到转化,就要追溯到他们之所以“学困”的原因。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学困”发表文章都有所不同,要找到转化的方法,使他们“脱困”,唯一的方法就是“对症下药”。
一、 “学困生”成因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一)社会的影响
社会风气对学生的认知有很大的影响。很多学生受社会上的一些哥们义气、读书无用论等的影响,贪图享乐之心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学生的生活认知中,如果这个时间段家长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够重视或教育方法不恰当,导致孩子在思想认识、物质消费等方面不懂约束,只一味追求享受,会导致学习没有动力,成绩下降,行为举止不文明等。正因为如此,很多学生都有一定的安逸心态,久而久之,成绩就越差越学不进,越学不进越不想学,导致厌学而成为“学困生”。
(二)家庭方面的原因
家庭教育的方法不当,是山区孩子成为“学困生”的成因之一。原因有三:1.山区的学生,留守儿童在学生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有很多家长长期在外地务工,父母没办法陪在孩子身边,未能尽作为监护人的职责,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看管,而老人对小孩只是一味的宠爱,又因为年迈无法对孩子管束等。2.有的虽然父母在家,却因宠溺又或是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管教。3.有极个别是因父母离异或由其他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出于种种因素让孩子在心理有一定的阴影。父母疏于管教或不关心是学生成长等让这部分学生成为“学困生”的直接成因。
(三)学生自身的原因
有些学生自身基础相对较差,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按时按量完成,不理解、不懂的知识点会越积越多;又或许是由于个别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未能依照或者理解不了老师教给他的方法进行学习理解、复习巩固;又可能是学生在心理上认为老师不重视他,因而造成了学习上暂时的困难。
(四)网络的影响
在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去。从城市到农村,从大人到小孩,每一处都遍布网络,让孩子“无所逃避”。网络里的新鲜事物、游戏等都对学生非常有吸引力。是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
二、转化“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一)班主任要做到热爱“学困生”
因为“学困生”的形成与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及学生个人因素等有直接的联系,班主任在对其进行教育时更要细心,更热爱“学困生”才行,让学生克服心理上、生活上的一些偏见,以一视同仁的态度去对待这些同学,用坦诚的心去点亮他们心灵的火花,以父母的爱一样去对“学困生”,以严格的要求把爱渗透到生活学习之中,以实际的行动来体现对他们的爱。在转化的教育工作中,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提高“学困生”的感悟和上进心,培养他们正向的是非观,坚持以正面教育,以理服人。
(二)班主任要对“学困生”进行正能量教育
针对“学困生”的年龄特点及社会对其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班主任对“学困生”多做正面教育,多讲正能量的故事。结合身边的一些人和事,给“学困生”多举例子,讲述身边的人所取得的成功,从“学困生”的心底里去“战胜”厌学心态。
(三)班主任要对其尊重信任,发掘并赏识其优点
班主任对“学困生”的态度,在对其给予尊重信任的同时,更要发掘并赏识他们的优点。每个人都会有优点,这部分同学也不例外,每个这样的学生身上都有一定的闪光点。如何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让他们提高学习生活的勇气。创造机会,让“学困生”充分展现他们的才能,展示他们的长处。
(四)班主任要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要如何让“学困生”体会到胜利的喜悦呢?个人认为:针对每一位学生的详细情况,制订一些他们相对容易到达的小指标,让他感觉做一件事并不是很难,这样才有决心和有动力去做,才有能够获得成功。当他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时,就会更有动力、更有信念去尝试下一个更高一点的目标,从而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在实现一个个小目标后,就会发现自己正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了。 正逐渐“脱困”而走向优秀生行列。
(五)班主任要帮助其消除惰性心理,鼓励其勤奋学习
有些所谓的“学困生”并不是因为基础差一点,而造成成绩落后的原因多数是由于个人的惰性造成的。想办法帮其消除惰性心理,给他们讲一些古人或者伟人的成功经历来鼓励他们,使之感动,从而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六)班主任要利用班集体对“学困生”进行感化
班集体是学生阶段生活、学习的重要场合,也是学生共性得以健康发展有间接的影响因素。一个注重团体的建设、始终注意创立良好学习环境的班主任,更懂得利用班集体的正能量去影响班里的每一名“学困生”,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如家一样的温暖,在爱的熏陶下,个性也会得到健康的发展,致使他们“脱困”。
(七)班主任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教育
家校配合程度是能否转变“学困生”的关键一步。在“学困生”的转化中,既要充分发扬学校、老师的主导作用,又要着重运用家庭要素对他们的影响,尤其是要注重家庭教育在学生思维转变中所起的作用,和“学困生”的家长一起完成这一项任务,争取得到家长的全力支持和拥护,使留守不再是招致学生厌学的原因,让学生感受到亲情、师生情和同学情谊的温暖,让他们心里感到大家都在关心他们,从他们自身认识到不能放弃自己,从“要我学”成“我要学”。
(八)班主任要当好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桥梁
学生生活在这个多姿多彩的社会里,难免会遭到很多这样那样的不良影响。班主任要从他们的根本认识当中去串联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学困生”排除那些不必要的“骚扰”,把专注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学困生”的心态摆正了,专心学习了,他们的成绩肯定会越来越好。成绩跟好学是成正比的,成绩越好就越勤奋学习,越勤奋学习成绩就越好。这样,“学困生”要“脱困”也不再是难事了。
三、总结
转化“学困生”是班主任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影响学生终身的工作,每一位班主任都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但是目的却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人民事业而奋斗。苏联大文豪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假如咱们老师爱他的事业,又爱他的学生,那么他就是这样一个好的老师。”让我们争当十分好的老师吧,让我们伸出真挚的双手,真心地帮助这一小群体”脱困“,他们会愈加珍惜教师的这一份真情,“脱困”将会是肯定的。
参考文献
[1] 王学廷.初中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思考[J].甘肃教育.2020(04)
[2] 高志辉.精准帮扶在初中学困生转化中的作用分析[J].天津教育.2020(03)
[3] 周佳燕.初三语文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摭探[J].成才之路.20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