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卷忠
福建省邵武市实验小学水北分校 354000
摘要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小学教育开始更加重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更加着手学生们的全面发展。结合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可以知道,这个学科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人文精神、道德修养。因此,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开展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们的道德精神和文化修养。小学阶段是孩子们道德修养培养的起点,因此更要重视小学语文教育中立德树人理念的渗透,这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讨论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立德树人;渗透
引言
小学是一个人的学习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虽然只是一个基础阶段,但是他对学生以后的身心发展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也会影响到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所以我们在小学教语文的教育当中,不仅要教会他们知识内容,更要从这些知识内容当中教会他们怎样立德树人,从小端正好自己的品行,将他们培养成对这个社会有用的人才。
在语文的教学当中,老师作为一个引导者,不仅要学会教育学生课本当中的知识,更要在这个过程当中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在多种关注之下,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同时促进他们其他方面的发展,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立德树人。根据相关出台的文件在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应该要注意到,对于学生的思想情感起到积极的作用,给学生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要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利用教材资源,适时立德树人
课本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是最为基础的工具,所有的教学工作都是围绕着对于教材的合理利用。深度的分析教材当中的德育素材,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语文知识,同时渗透德育教育,运用丰富的语文教材内容,对于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符合现实的德语教育。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提升在审美方面的品位,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提升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
教师在课堂中能够灵活地运用教材的具体语言资料,让学生们体会到课文的中心思想,激发起学生们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等高尚品质。在教学完成之后,老师们应该带领学生讨论各种各样与课文相关的话题,这样,学生们才没有仅仅停留在课本的表面的书面知识,而是联系到了他们自己的生活,表达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将所学到的直至深深的埋在心中,并进行传播与表达,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渗透了立德树人的思想。
二、情景教学,渗透立德树人
小学这个阶段是学生智力成长的主要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是学生问题最多的一个阶段,是他们探索世界、了解世界的主要阶段。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创建一些有趣的教学情景,根据这些情景提出问题,使学生们迅速进入课文的情景当中,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会从课文中寻求答案,去了解课文,在上课之前初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们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情景教学当中可以渗透立德树人的观念,这样不仅可以传授学生的语文知识,也可以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感。因此,在语文的教学当中,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科技化的教学工具,创设出具体的语文学习环境,学生们在情景当中可以自然而然地表达并获得道德教育。
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这一篇课文时,在开始上课就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你认为有天堂的存在吗?你心目中的天堂是什么样子呢?(2)小鸟的天堂是什么样子呢?(3)如果没有大量的树木,小鸟会有天堂吗?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们进入课文的情景当中去,从而更容易让学生明白只有让你感到生活愉快的地方才是天堂。更进一步的明白人和动物之间应该和谐相处,保护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就是保护这些小动物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三、生字学习,融合立德树人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当中,生字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们在带领学生认识生字的过程中,渗透一些德育教育,学生们可以一边识字一边接受道德教育,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构造特点鲜明,教师们要依据汉字的特点,在授课过程当中,带领学生仔细地观察汉字的过程方式,发现汉字和高尚思想的关系,把汉字教学工作和德育教学工作相结合。
例如,在讲解汉字“敬”时,教师对敬进行组词,尊敬,敬爱,敬奉,并用这些词语进行造句,用句子让学生理解敬的含义。敬:以攴促之言行真善美(茍),慎言也。现代汉语解释为:(1)表尊重,有礼貌地对待。(2)表示敬意的礼物。(3)有礼貌地送上去。(4)谨慎,不怠慢。这些表示了中国的传统美德礼貌,在词句的运用中传达了礼仪知识,融合了立德树人的理念。
四、课文朗诵,感受立德树人
在小学的语文课本当中,有着非常多的有情感的课文。因此,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语文课文中的内容都有着丰富的情感,这种情感也包括多样的德育教育。在小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朗读语文课文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要在老师的帮助下,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情感。把自己置身在作者的情境当中,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体会到课文当中包含的德育思想。
例如《白杨》这篇文章,通过爸爸与孩子们的对话,表达出了作者对于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的敬佩之情。又比如《挑山工》这篇文章表达了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而这些精神都可以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被学生们深深的体会到,进而把这种精神转化为自己的内驱动力利用。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对于他人缺少关爱、缺乏奉献、意识薄弱的缺点改正过来,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无私奉献的品格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五、实践活动,加强立德树人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不单单只有在课内进行德育教育,也可以在课外的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包括小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升。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之外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举行一些娱乐趣味多种多样,吸引力大的课外活动,带领学生们把学习到的语文知识灵活地运用在实践当中,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促使文化素养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很大的升华,道德品质得到极好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带领学生参观社会上的各种摄影展览美术书法等等活动,利用这些活动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知识水平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们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的集体主意和爱国主义意识,加强立德树人的观念。这不仅是现代语文学科教学目标的重要构成,对于语文学科教学活动有重要促进作
用,而且借助立德树人教育内涵的熏染,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是语文学科价值得到充分彰显的有力表现,极具现实意义。
结语
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会精神的重大举措,也是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建设我国成为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战略行动,是适应国内教育内涵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因此,对于全面提高我国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成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的素质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就是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教育的每个环节,实现传授知识和德育教育的完美结合,进而能够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徐卉. 植根课堂 立德树人——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J]. 启迪与智慧(下半月.儿童版), 2020, 000(002):P.86-87.
[2]危彦海. 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19, 000(00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