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期(下)   作者:周晓辉
[导读] 所谓的生活化教学就是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开展教学
        周晓辉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中心小学  广东梅州  514413
        摘要:所谓的生活化教学就是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开展教学。小学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这也就说明了生活化教学法能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获得有效运用。基于此,笔者将针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基本策略进行分析探究,意在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作用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 策略探讨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突破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原有教学理念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将生活化教学模式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这一教学方式的创新,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热情。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小学时期的学生受生活经验、教育背景、理解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很多事情难以形成一个具体的认知理解。数学学科属于理科的范畴,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对于概念性的知识难以充分理解。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将实际生活和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不仅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科兴趣,让学生发现数学学科的实用性价值。生活化的数学教学符合这一时期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探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深入教材内容,挖掘生活化资源
        小学时期的数学教材涉及的知识较为简单,其中很多内容都来源于生活,教师必须要重视教学内容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小学时期的数学学科,从一开始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到后来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都和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必须要深挖教材资源,将数学学科和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消除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畏惧心理。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因为这部分内容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而且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认识人民币的面值,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在日常购物的过程中,可以认识商品的价格,能够学会付钱、找钱等。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人民币的面值,让学生结合实物进行学习。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相关的物品和价格,让学生思考,如何用不同的付款方式购买该商品。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这部分教学内容的了解,而且帮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融入信息技术重现生活场景
        数学是一个具有抽象性与复杂性的学科,导致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相对困难。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已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信息技术已经与我们生活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认知能力来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化来重现生活场景,利用信息技术中的视频、图片、动画、音乐来展示生活中的场景,使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内容变得更加直观立体,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入到数学课堂中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与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合理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数学知识最终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师应注重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随时引导学生将所学习过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进而通过数学知识解决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这使得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当中存在的实际运用价值。另外,教师还应积极鼓励引导学生针对身边与数学相关的问题进行整理、收集、加工,然后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获得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生活实际问题的方法以及经验,进而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以及生活实际之间存在的联系。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小学数学教学不应该仅仅是一个注重求知过程以及传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还应加强学生数学技能的训练,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观察生活。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在合理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点把握生活实际问题的难度,难度要适宜。如果生活实际问题的难度过大,那么就会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还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进而不能够感受数学知识以及生活实际之间存在的关系;而如果生活实际问题太过于简单,那么就不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不能够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价值。
        (四)数学课后作业生活化,增强学生数学学习信心
        课后作业教学环节是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知识的巩固复习环节,同时也是体现数学知识应用价值的教学环节,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在数学课后作业教学环节落实生活化教学简单来说就是指将课后作业以及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发现生活当中的数学问题,进而将解决问题视为自己的作业,也可以将数学作业习题通过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不仅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数学课后作业难度,增强学生课后作业完成信心,还能够激发学生课后作业的学习兴趣,将课后作业的作用价值有效落实。另外,教师还可以布置生活化探究实践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得学生能够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将生活化教学引入数学课堂,不仅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帮助教师为接下来深层次的教学内容的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红霞.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A4):99-100.
[2]翟治元.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甘肃教育,2020(19):181.
[3]李廷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学苑教育,2020(21):5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