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问题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期(下)   作者:张杨
[导读] 教学评价是按一定价值标准对学校的教学质量水平进行的价值判断。
        张杨
        扬州大学  江苏省扬州市225000
 
        摘要:教学评价是按一定价值标准对学校的教学质量水平进行的价值判断。评价作为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用以了解教育的最终效果和水平。从教学不断发展的改革历史进程来看,中国教育主张的思想是提倡素质教育。本文从目前基础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改革重点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改革的应对措施,以便改进教育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评价改革、课程评价
        一、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评价没有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随着教育的普及化、民主化的发展,现代教学越来越强调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要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制定符合其发展规律的评价体系,同时也要尊重教师教学的差异性,鼓励教师开发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与此同时,主张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法,促进各有所长的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所长。但是纵观目前的教学评价,多数都是一视同仁,对于不同个性以及智力水平的学生采用的是同一评价标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并且过分强调考试评价的选拔和甄别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要求。
(二)被评价者在被评价时过于消极,缺乏主动性
        在目前的教学评价体系中,被评价者大多数还是处于一种消极的状态,更多的是被动的接受评价者的评价,而不是主动地去表现自己,争取一个相对较好的评价结果。现在教学评价要求被评价者积极主动参与评价的全过程,从而形成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刘尧,《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改革的反思与展望》,《当代教育科学》, 2005 年第 15 期
]]。形成了包括教育研究工作者、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各方面参与的交互式的评价网络,形成了各评价主体之间互相监督和促进的群体关系,使评价体系更加向学生开放,从而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于他们长期发展的有利环境。
(三)评价方法单一,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现在很多的教学评价方法主要是看考试成绩排名,要么就是直接看考试分数,分数高排名靠前就是好学生,否则就是差生,这种单一的评价方法或导致很多不好的后果,对评价结果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传统的教学评价大多是以定量方法为主的,特别是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往往是以考试为主要手段,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主要指标,而对于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往,学生的学习环境、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等难以量化的因素,则很少考虑到。
(四)评价忽略过程,只重结果
        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评价应该是首先发掘学生的潜能,关注教学是否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现在有很多教学评价只看学生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而完全忽略学生在此过程中做了多少努力,付出了多少[[[] 何侃、陈金芳,《基础教育评价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教育评论》,2007 年第 5 期
]]。评价者只看最终的效果是否令人满意,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也各不相同,这对于那些智力水平不高但是很努力的同学是不公平的。
二、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评价的改革重点
(一)学生评价改革的重点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更加全面。对于教学评价不能只关注学生考了多少分或者在班级排名的高低,只以学生的学业成绩来评定他们的综合素质,而忽视他们的创新能力、兴趣爱好的传统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容易让学生产生负面情绪。作为新生代的人民教师,不能仅依靠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手段,而要采用多种多样、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评价方法。将考试这一评价方式与其他评价方法有机结合,进而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全面的描述,总结出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


(二)教师评价的改革重点
        就目前教师的考核体系来说,绝大多数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主要以学生的学业成绩、班级所在年级排名为核心作为参考,忽视了教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这样容易磨灭教师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这种传统的评价考核制度还容易让教师为了绩效考核,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应试”状态、满堂灌和死记硬背的情况,教学重难点的强调以及各种“题海战术”的反复练习,课堂完全变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急于完成教学目标和检测,而不考虑学生是否一下子能接受大量知识的传输,长期以往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很多负面影响。因此,在评价主体上,应该建立一种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交互作用的各主体群体关系,使评价系统更加开放,从而为学生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辛涛,考试评价改革不应超越课程教学[N].光明日报,2016-11- 22( 015) ]]。
(三)考试改革的重点
        应试教育的考试只注重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不够紧密,因此导致教师为了应付考试专讲书本知识,对于课外拓展部分很少涉及到,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学生仿佛成为了考试“机器”,失去了学习本该带来的快乐。在面对考试结果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学生成绩结果汇报上,最好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不要公布和排名,容易对学生造成太大的压力,不利于长期发展,因此建议采用等级计分法。关于学生的升学,除了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要的是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将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区分开,前者重在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衡量,后者则更加偏重于人才的选拔,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实现最优的发展[[[] 郑子娜,论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影响[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4月
]]。
三、我国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对策及方向
(一)注重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评价首先应该着眼于发掘学生的潜能,关注教学是否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教学评价应该致力于促进学会个性的全面发展和良好人格的养成,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态度和情感等的综合素质评价,从而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以智力发展或知识传递为核心的狭隘的教学评价观。
(二)注重多种评价功能的发挥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评价仅是对教学活动进行的总结性评价,评价是独立于教学之外的,成为了判断教学的一种工具,忽视了评价多种功能的发挥。评价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多元的教学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现代教学评价改革要更加重视评价的多种功能和作用的发挥,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重要手段[[[] 严隽琪,推进基础教育评价制度改革[N].人民日报.2013年5月
]]。
(三)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传统教学评价是以定量方法为主的,往往以考试为重要手段,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主要评价指标,对于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等这些比较抽象的因素,则容易忽视。因此,教学评价应该在定性的基础上定量,将两者结合,采用多种方法搜集教学活动信息,同时对各种量化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防止评价的形式化主义。
四、总结
        现代教学强调评价目的从“选拔适合儿童的教育”转向“创设适合儿童的教育”。教学评价不应该是为了证明和选拔,更多的应该是为了发展和提高。评价不应该再被作为淘汰、选拔学生的依据,而应该是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有力手段,现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也应该更加注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其全面发展[[[] 向东、苑德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08
]]。








        作者简介:
        张杨(1997-)女回族江苏扬州硕士在读小学教育扬州大学江苏省扬州市2250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