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在妹
普宁市高埔镇山下小学 广东 普宁 515332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大量进行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提高阅读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阅读是小学阶段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只有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才能较好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此外,阅读能力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语文学习乃至各学科学习中,阅读能力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小学阶段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而为学生未来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
1、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中所必备的重要能力,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语文知识的学习效率。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以及所处的生理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学习意识较为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及自主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极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需要教师进行充分的监督,进而提升学生的专注力。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能力提升的同时也随之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大量书籍及资料的阅读过程中,学生的大脑会不自知地对这些内容进行加工转换,进而实现知识的理解,久而久之就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2、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当今社会,要想得到良好的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才能让自己面对人际交往以及未来走向职场得到更多人的青睐,进而获得更多机会。提升阅读能力,能够很好地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学习到大量的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从而丰富了口语表达形式。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应用熟练的语言对文章进行总结归纳时,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表达积极性,从而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团队意识培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选取的阅读书籍大多是内容积极向上的,并且极具教育意义的文本。学生在日常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进行有效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起轻松、愉悦、健康的阅读氛围。大部分教师会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文章阅读过程中进行相互讨论,小组间相互研究。每名学生的理解角度和思维模式都存在着较大差异,这样的小组合作形式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同时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还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团队意识,促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1、选择恰当阅读文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自制能力较差,阅读需要在教师的督促下才能实现,这样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建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来讲极其重要,但良好阅读能力的形成需要好的阅读习惯为依托。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才能更快速的掌握文本的主旨,进而实现文本内涵的深入理解。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语文基础,为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作品,每天阅读一篇。在阅读之后进行一些相关习题的巩固,也可以记录阅读感受。
如果对文本内容有不理解之处可以记录下来,请教教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答疑环节,积极解决学生的疑问,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文章选择上,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实际,阅读之初尽量选择一些小学生感兴趣,并易于理解的文章,避免给学生带来枯燥乏味的感受,然后再慢慢向更深层次过度,逐渐增加难度。这样的阅读模式长期坚持下去,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2、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中来。首先可以开展合作教学,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效率。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单纯的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读自己的,这样学生会逐渐对阅读失去兴趣,如果开展合作教学,大家共同阅读研讨,这样就会极大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进行《曹冲称象》的阅读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将班级学生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创设问题情境,让小组之间相互讨论,共同探讨想一想能想出几种称象的方法,如果,当时你在场会应用何种方法。通过这样的问题创设,小组成员间充分进行研讨,共同探讨所想方法的可行性,通过这样的研讨过程,有效提升了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能力,同时拓展了他们的思维,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教师还可以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游戏阅读,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文本内容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角色设置,然后制定游戏规则,通过这样的模式,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同时在游戏过程中也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乐趣。
3、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最有效的方式。只有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进而实现能力的提高和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例如,进行《美丽的小兴安岭》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小兴安岭的图片,以及相关视频,让学生充分感受小兴安岭,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不同的美景。通过视频图片播放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小兴安岭四季变化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通过视觉的冲击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美景中,进而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学生带着自身的独特感受投入到文章的阅读之中,不仅能够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将文本知识内化,促进其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阅读故事性的文本内容时,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在完成阅读之后,针对故事内容进行创作性的续写,将自身对文本的理解及观点表达出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促使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在提升阅读兴趣及阅读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通过这种提升兴趣的方式,不仅能够促进阅读效果的提升,同时还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
结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良好的阅读能力培养,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应用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自主的投入到阅读学习中去,进而保证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郭立波.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7(31).
[2]宋建斌.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09).
[3]庞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探讨[J].中外交流,2019,(19):98-99.
[4]刘丽丽,关长海.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问题分析及策略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9,(17):38.
[5]黄海燕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2):271-271.
[6]王浩涛.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22):226-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