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燕贞
龙岩市松涛第二小学 福建省龙岩市 364000
摘 要:在农村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由于小学生记忆水平的参差不齐,语文阅读能力的差异,就会产生一些存在着阅读障碍的语文阅读学困生。因此,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的阅读能力就成为当今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策略
引言
阅读是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关键,对发散小学及中高年级学生思维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实际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困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低下,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因此,教师需要分析学困生阅读能力低的原因,并且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升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
1.学困生概念的界定
“学习障碍”(由英文 Learning Disability 翻译所得)是“学困生”这一提法的最早来源,美国特殊教育家 Samud Kirk 于 1963 年提出了“学习无能”
的概念,做出对“学困生”最早的界定,他认为儿童在语言、阅读和社会交往技
能方面的发展障碍可以定义为“学习无能”,但盲、聋等感官和智力障碍不属于
上述范畴。
目前,学界有关“学困生”的定义众说纷纭,鉴于学者的知识背景,研究方
向与社会环境等的差异,他们对学困生的定义也各执一词。目前来看,国内对学困
生的解释主要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钟启泉的说法。钟教授经过深入探讨,用“学业不良”取代“学困生”。但学习不良是可逆的,它和智力障碍、生理损伤造成的学习困难不同,可配合外部的作用加以改变;学习不良不是专属于儿童阶段,可以说贯穿于一生。
2.提高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是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关键环节,有效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识字数量的逐渐增多,再加上学生记忆水平存在差别,语文阅读能力悬殊,小学生家庭因素,就出现了一些存在阅读障碍的语文阅读能力差的学困生。 我们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要注重于这些学困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既可以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又可以帮助学生不断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使其形成良好的语感。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使小学生从中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与感染。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也才能促其个性得到有效发展,充实精神世界。
3.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3.1学生对学习语文缺乏兴趣
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就会对语文学习产生消极的态度。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语文学科知识太枯燥,课堂气氛不高。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放弃,长期发展形成恶性循环,直接导致学生无法理解各种语文知识,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一定程度的恐惧,这些问题是造成语文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3.2是学生的家庭教育观念
调查发现,大部分语文学困生父母对学生的关心较少,小学语文学困生几乎都是在班级留守儿童的行列,家长打工在外,全靠老一辈的监管。可是隔代教育的弊端一直在孩子的身上上演,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学生的学习就是一句空话,再聪明的学生也会成为学困生。家长倾向于工作,很少时间参与到学生的家庭作业和阅读学习中,导致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缺乏督促与指导,影响语文阅读效率。
3.3教师的教学方法。
针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而言,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趋向机械化,缺乏创新教学技术的研究,由此造成语文学困生的阅读能力难以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为小学学困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
4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提升对策
4.1.利用恰当的方式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让学困生受到语文的熏陶。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为学困生努力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开动脑筋,积极进行思维,充分锻炼学困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师者要对于表现积极的学困生及时给予肯定和认可,这对于提高他们学好语文、提高阅读能力的自信心极为有利。
4.2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必须不断改变和完善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进行合理设计,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学习。因此,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
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直接了解各种知识内容,使语文学困生能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建立自信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在语文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营造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综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力和水平,因材施教,保证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适度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和标准,使学生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取得成功
,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
另外,开展学困生课外阅读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索热情,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产生有利的促进作用。 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为学困生的课外阅读教学提供便利条件。 例如,教师可通过微课资源丰富学困生的语文阅读内容,进而提升其阅读积极性与阅读能力。 同时,基于微课阅读教学方法的应用,也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创新渠道,使得学生的阅读形式更加多样,以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做好阅读效果的评价工作,利用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以及学生自评的综合方式,评估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以此为学困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基于课外阅读教学方法的应用,也可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阅读素材积累是语文阅读语感形成的关键,对学生综合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为有效巩固语文课外阅读的教学成果,教师应为学生选择科学合理的阅读素材, 善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以此提升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水平。
实践表明,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方式,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升产生积极作用,因此在阅读题材的选择上,教师应以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参考标准,进而保证阅读教学方案应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4.3家校共育,强化家长监督作用
农村小学生家长普遍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不够,这也是导致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让学生在家庭中做到有效阅读,才能够通过延长阅读时间、强化练习的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学困生来说本身自制力就较差,因此更需要教师联系家长进行积极的监督,对于布置的阅读作业,要在家长的监督下高质量的完成,同时引导家长自主选择一些阅读素材,让学生在家进行阅读,通过课外的阅读,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结语
学生的小学阶段是提高其语文阅读能力的关键环节,语文教师必须依据小学生的特点和不同, 采取适宜的语文教学方法,抓好语文阅读教学,及时改正以往教学方法中的不足,逐步提高学困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1]谭乐宽.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6):72.
[2]傅健.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6(35).
[3]王成禹,徐永燕.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才智,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