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及其应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下)   作者:冯骅
[导读] 众所周知,儿童、少年时期是孩子一生积累的黄金时期
        冯骅
        乌海市海南区第一小学  内蒙古  016030
        摘要:众所周知,儿童、少年时期是孩子一生积累的黄金时期,让孩子大量阅读、记忆背诵,多多接触经典文学作品,会使其一生底蕴深厚,部编版教材更是凸显了这一点的重要性。因此,更应该加强语文阅读的培训,并将阅读作为一个良好的习惯,同时也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文章以小学高年级阅读对语文教学的价值为题,分析了阅读的价值以及教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意在为相关教师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阅读;语文教学;价值
        引言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和阵地,教师在阅读课堂上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接受水平等等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
        1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1.1阅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虽然在理解和认知上有一定成长,但其还处于身心发育阶段,整体能力还存在很大的缺陷。因此,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小学生会产生厌恶心理,对语文不感兴趣。鉴于此,教师应该改变教科书式的教学方法,让小学生从阅读开始,了解语文,进而喜欢语文。阅读可以让小学生接触到很多知识点,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不惧怕陌生的知识,甚至有更强烈的探知欲,同时还能丰富小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从不了解语文到喜欢上语文,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1.2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
        基于信息时代的背景之下,小学高年级学生要获得更多的时代信息方可达到与时俱进,而要获得更多信息,就必须要提高阅读速度。但目前的语文教学而言,大部分教师为加快教学进程,却忽视了阅读教学,这样虽然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却忽视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学生平日的阅读速度也提不上去。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阅读教学,给学生阅读的空间和时间,长期性培养学生的阅读,久而久之,小学生的阅读速度便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有助于小学生去阅读更多的信息,实现与时俱进。
        1.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便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大的作用。如,小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寻找更多的知识源泉,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让学生在阅读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样,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可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的精神,这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实现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2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1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兴趣
        每一个阅读文本都具有特定的背景知识和相关的主题,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结合每一课的内容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对应的图片、视频、动画等等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与阅读文本有关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之中对于增强学生们对课堂学习的兴趣以及设身处地理解文章作者当下的心情有非常大的优势作用,在这样的教学情境当中学生可以更好地对作者的描述产生认识,并且产生浓厚的兴趣,自发地对课堂涉及的知识进行探索,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

小学生的年纪较小,稳定性差,但是好奇心强,教师应该注重在课前的导入环节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这样学生在自己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之下更有动力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和精力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更好地探究作者在文章当中蕴含的深刻内涵。以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日月潭》为例,这一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名胜地日月潭的地理位置、优美风光、来历等等,展现了日月潭的景色特点。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台湾日月潭的旅游宣传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日月潭的优美景观,从而对此地产生浓烈的向往之情,渴望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在学生对日月潭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之上再带领学生阅读文本,了解作者笔下的日月潭。这样学生会非常渴望了解作者主要侧重描写哪个方面的日月潭,积极主动地阅读文本,进行理解。
        2.2小组合作探究,加深文本理解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遵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主动地对阅读文本相关知识进行探讨,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阅读文本的了解,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合作探讨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共赢。合作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传统的阅读教学课主要是依赖教师带领学生对文本进行划分,重点句子的分析以及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非常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主动进行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直接表达自身的观点和想法,然后小组成员之间的想法互相渗透,帮助学生从多个方面对文章进行理解。这样的合作意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是现代人才必须要具备的一种能力,单靠单打独斗是走不远的。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例,这一首古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在对这一首古诗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让学生首先自己查阅古诗当中的生僻字,理解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在学生初步了解古诗的基础之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古诗当中的意象、意思、思想感情等等进行探讨,逐字逐句地翻译每一句话,了解最后两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具体内涵。在小组探讨当中学生能够解决一些问题,大致理解古诗的意义和文章的内涵,然后教师再结合学生小组讨论的情况在全班进行补充说明,提升和增强学生对这一首古诗的理解和认识。
        2.3结合教学实际,选择阅读方式
        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接触和学习到的阅读题材非常广泛,议论文、说明文、叙事文、诗歌散文……都有所涉及,每一种题材和问题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应该结合不同的阅读方式进行文本的阅读和理解。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结合不同的阅读文本和体裁选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在进行说明文的教授时就不适合采取朗读法进行教学,而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就不适合运用讲授法进行教学。而且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能总是运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兴趣和认知技能采取多种有趣的、能够提升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阅读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一些具体有效的阅读方式例如略读、精读等等,这样学生才可以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时学会灵活地选择阅读方式,更高效地理解文本,获取信息。
        结束语
        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也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关键。阅读可以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其阅读的速度,在潜移默化当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阅读也是学好语文基本功的展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必不可少。鉴于此,文章分析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并从几个方面提出提高阅读教学的策略,给相关教师提供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梁文蔓.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分析[J].语文课内外,2019,(35):151.
        [2]童志芳.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的研究解析[J].语文课内外,2019,(30):190.
        [3]薛晓英.论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新课程·上旬,2019,(12):45.
        [4]刘静.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与教学方法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9,(2):2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