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下)   作者:娜日娜
[导读]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课堂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阶段
        娜日娜
        内蒙古省包头市九原区蒙古族小学   014060
        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课堂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仅靠“题海战术”与反复训练,需要艺术与技巧。文章也将从阅读兴趣培养、阅读方法传授、课外阅读活动开展三个角度入手,探索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具有艺术技巧,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点亮小学语文阅读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对策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可以说,阅读是个体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拓展,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语文学科功能,在语文教学中参透语文教学艺术技巧,让学生愿读、会读、善读、爱读。
一、愿读——巧用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孔子曾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让学生爱上阅读,愿意配合教师投入阅读。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就要注重从多个角度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让学生能够在兴趣的驱使下投入到对文本的分析、研究、思考中,学生阅读能力自然能够发展。
1、课堂趣导入,做好铺垫,承上启下
        以精彩的开场白或者话题来进行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适应后续阅读[1]。教师要注意导入的方式方法,要密切衔接本节课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做到“承上启下”,让学生能够跟随教师引导迫不及待的想要投入后续的阅读活动。
        如在学习《将相和》时,我先抛出话题“同学们知道廉颇、蔺相如吗?”立刻有很多同学举手回答“我知道”。这时我又引出话题“那你知道廉颇和蔺相如曾经也发生过很多矛盾吗?”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有位同学说“他们是好朋友吗?”我抓住这一个话题带入本节课的阅读文本,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他们是好朋友吗?究竟发生了什么矛盾?引出后续阅读内容。
2、情境趣创设,身临其境,强化体验
        阅读活动需要学生先认知、再思考继而理解,实现情感互动。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共情能力较差,很难通过语言文字和作者之间进行对话。这时语文教师就要借助一定的方式方法,将学生引入到情景之中,促使学生共情[2]。情境教学法便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投入情境,成为“剧中人”,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继而达到阅读目的。
        如在学习《观潮》时,作者分三个阶段观潮前、中、后描述了观潮时的不同感受,表达了自己对钱塘江大潮的惊叹、赞美之情。为了让学生能够和学生实现情感上的共鸣,我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动态展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之景,让学生能够和作者共同观其景,产生一样的震撼视觉效果。这样能够让学生成为“观潮人”,学生自然能够感知画面,情绪对接,有效阅读。
3、小组趣讨论,咬文嚼字,深入文章
        阅读需要学生思维的活跃发展,更需要学生创造与想象。为了打开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语文教师便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想象、驱动思考的方式实现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小组讨论之中,集思广益,深入文章。
        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便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1)文章一共用了几次不可估量?作用是什么?
(2)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就说明它一定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那么昔日的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让我们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3)小组讨论,这把火烧掉了什么?又烧不灭什么?
二、会读——巧用技巧,传授阅读学习方法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关键即学生必须会阅读,能够有效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所获得体验应当是丰富的、成功的。这决定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借助语文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传授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能阅读、会阅读。
1、课前有效预习,初步感知
        学生必须形成预习习惯,在参与阅读活动中完成课前预习作业。这样既能够减轻学生在参与阅读学习时的难度,又能够让学生初步感知阅读文本,做到有效记忆、有效把握,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当然,教师也要设定条理清晰的阅读任务单,指引学生参与阅读活动[3]。
        阅读任务单包括要让学生自主识字、划分自然段外还应当根据文章的重点提出一些可自主解决的阅读问题,从任务单入手指引学生有效率的完成阅读活动。
2、课堂总结归纳,抓住重点
        学生怎样才能够深刻记忆所学文本,进行知识 融会贯通呢?教师就要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要跟随教师的阅读教学步伐,进行各种笔记的记录和阅读文本的勾画,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课后的概括总结。这样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学生也能够通过概括总结形成二次记忆。
        思维导图便是学生在参与阅读学习中归纳总结的重要方法。如在学习《三顾茅庐》这一阅读文本时,学生便可总结概括出如下思维导图:

        该思维导图将整个阅读文本的脉络清晰展现,重大突出,是学生有效阅读的成果,也是学生有效学习的表现。
3、课后读写结合,随文练笔
        读与写之间本身具有紧密的关系,学生必须形成读写意识,在日常阅读中从读写结合的角度深化语文阅读学习。
        这里所说的读写结合包括多个内容,如日常的随文练笔、仿写续写、词句积累等。学生一旦具备这一意识。就能够轻松的从读写的转化中消化所读知识,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能够更进一步发展。
三、善读——巧拓活动,提供阅读参与舞台
        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给学生提供广阔的舞台,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分享自己的阅读故事、学习他人的阅读方法。且变化阅读形式,开展多元活动也是对原有阅读课堂补充与拓展,是侧面提高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效率,深化阅读教学效果的重要表现。
1、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培养阅读习惯
        单纯地依靠课内的课堂阅读量远远不够,阅读能力的提升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诸多月度材料的积累。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中注重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连接,要让学生形成课外阅读意识与习惯,巩固所读、丰富所读。
        教师可以按照课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书目,也可以和家长之间展开密切沟通交流,布置家庭亲子阅读任务等,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幼小衔接,在拓展阅读中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2、开展多元关联活动,提供分享舞台
        除定期引导学生做课外阅读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当从更多的角度开展与阅读相关联的校园活动,给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的阅读活动变得趣味满满,在鼓励学生参与之中丰富学生的语文阅读体验。
        如教师可以开展阅读分享会、阅读交流会;还可以定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故事背诵大赛等;定期进行读书笔记展示、读书笔记评比等。这些趣味的活动让书香充斥在校园的每个角落,也从侧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4]。
结束语:
        文章从阅读兴趣激发、阅读方法传授、阅读舞台提供、阅读自信调动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举措。实践检验,这四大举措能够抓住阅读教学的每个细节点,实现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当然,小学语文教师也要明确,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耐心、细心、恒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跟随教师的步伐漫入阅读世界,阅读教学效率才能顺利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征.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浅谈[J].学周刊,2020(33):155-156.
[2]周荣成.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20(03):211-212.
[3]蒋顺模.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之我见[J].科学咨询,2019(08):67-68.
[4]全利.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18):197-1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