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海晶
珲春市第一高级中学
案例背景:
在素质教育教学的要求下,教师教学应关注学生思想发展,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难题,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实际班级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班级内总有一些学生存在学习困难的现象,这部分学生很难跟上教师的课堂教学进度,上课过程中表现出无精打采注意力不够集中,甚至是上课睡觉等等,学习成绩大幅度下滑却又无法改变这种学习现状,这部分的学生我们统称为学困生。
在大部分的班级中都有学困生的存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时间紧任务重,因此学困生转化任务就显得十分重要,帮助学生改变学习困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在这一关键阶段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语文学科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高考中所占分值也比较高,因此有针对性地对高中语文学困生进行有效转化,是当前教师班级管理以及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案例描述:
一、学生基本信息以及学困原因
班级有个学生名叫李兰,是高二转学生,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脾气差在家爱打麻将,家庭中存在重男轻女现象。在刚转学过来的时候,他能够与同学之间进行正常交流,为人热情尊敬老师对人有礼貌,但是不爱与人交流,也不爱参加班级活动。学习成绩比较差,尤其表现在语文学习上,课堂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常常不能按时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不爱写作,写作能力较差,文章常常文不对题,甚至是字数不够,只能写四五百字,缺乏逻辑性。
二、学困转化过程以及所采取的措施
1.家校合作,与学生家长之间搭建绿色沟通桥梁,提高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关注度,监督学生完成作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与学生家长之间进行交流,两者之间进行合作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2.关注该生课堂学习状态,必要时候多给予学生一定的发言机会,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帮助学生树立语文学科的学习自信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为该生安排一些简单的小任务,比如在运动会的过程中给管理学生的水杯,在班级中负责组织一些文艺活动等等,促使该生融入班集体的生活当中去。
3.小组教学活动,成立学习小组,根据学生学习成绩以及学习能力选定一名小老师,负责小组成员作业的完成以及课后的查漏补缺,小老师应对小组学生的作业完成进行一定的监督。以这样的方式提高对学生的关注度,促使学困生能够积极地完成课堂作业练习。小组成员之间针对一些问题也要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解决,提高学困生的课堂学习参与率。定期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帮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从而促使学生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提高自身学习效率。
三、转化效果
刚开始时候,该生在课堂学习中仍然表现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作业也不会及时交,作业字迹比较潦草,对语文课堂学习不够认真。但是在长时间的对学进行关怀之后,课上多为学生提供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自身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在课堂学习中也变得喜欢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学习,学习中表现得也越来越自信。在与学生家长之间进行沟通的过程中,为学生家长提供了一定的建议,将更多地关心和爱放在学生身上。学生由刚开始时候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在一、二单元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对文章深入性学习和理解表现出一种不耐烦的学习现象,到后来能够顺利完成文言文被动任务,作文也由之前的没有逻辑性变得中规中矩,语文作业能够积极完成了,和同学们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融洽起来,甚至有时候还会主动找老师提问,在这种学习变化下,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案例分析:
1.以家校合作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生家长对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为学生提供健康的家庭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家校合作,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程度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从而逐渐摆脱学习的困境。
2.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合作交流机会,帮助学生尽快地融入到班级生活当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应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改变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3.关注学生个人发展,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班级管理任务,发挥学生热心以及懂礼貌的优良品质,促使学生在为班级服务的过程中,逐渐融入到班集体生活中,改变学生自卑的学习心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
案例反思: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因此要想帮助学生改变学困的现状,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首先就要从关爱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给予学生表现自己证明自己的机会,从而在心理上对学生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学生家庭教育对学生个人成长来说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教师的关注点不应仅局限于学生的课堂学习中,还应延伸到学生的课下以及家庭生活中,结合各种因素联合所有力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促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