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俨瑶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鹤盛镇中心小学 325100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越来越受欢迎。小组合作方式可以极大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尤其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一件尤为重要的事情。但是反之,在合作探究这种方式中,如果运用不当,只会流于形式,没有实效。因此开展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更好发挥小组合作探索的作用,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开展探究方式进行讨论。
关键词:合作探究;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开展方式
前言:小组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形式和主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中很多时候都会采用这种方式。但是在现今的课堂学习中,我发现小组合作学习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弊端“无效参与”。针对出现的问题,我进行了分析以及思考。在此后的学习中我发现再次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采用哪种学习方式都是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来。而且,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兴趣度来源于教师讲课的趣味性。阅读活动中,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不同内容,创造出不同的情景,摆脱原来教课形式的枯燥以及乏味兴,生动形象的展示教学的魅力。这个过程,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角色历史人物扮演,生动有趣的故事场景,或者是贴近学生生活的生活实例,让同学们设身处地融于环境中,更好的理解教材。情景代入不但提高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在合作学习中,同学们更乐意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不一样的见解,对于自己的表达能力也有了提升。
例如:五年级上册的课文《牛郎织女》。本文来自于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的传说,讲述了牛郎与天上的仙女织女相恋相守最后被王母拆散的故事。故事曲折动人,这个时候就可以让同学们自由分组讨论,比如丰富故事情节,大家分别饰演不同的角色,自由发挥一些对话来加深同学们的印象。比如牛郎织女分别之后第一次见面会有什么样的对话,发生哪些故事呢?同学们结合一下自己的想象,织女穿的衣服会是什么样子的等等,代入到特殊的场景,配上特有的动作与表情,大家都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可以加入织女被王母娘娘带走的场景,很容易勾起同学们的兴趣。之后,探讨完本课,同学们还可以一起分享一下自己知道的其他民间故事,以及这件民间故事讲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发挥学生想象力,打开思绪,组织语言。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来加深故事情节。
二、明确学习的合作目标,不能偏离大纲
同学们由于年纪小,自制力差,在进行分组讨论时,如果不加以引导,很容易跑偏,这样很难收回来。所以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分组合作学习,教师一定不能太随意。如果有时候自己都没有目标,不知道本堂课讨论的什么内容,没有抓好重点难点,那么这堂课就是失败的。这样的合作学习非但没有收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反而会破坏正常的教学秩序。所以在小组合作阅读中,教师应该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紧紧围绕这个目标进行探索讨论,得出结果,回归课文本来要表达的意思。
让同学们也养成这样的阅读方式,在疑以后的阅读中可以梳理大纲,抓重点,把握核心内容,掌握有用的知识点。
例如:五年级上册的课文《落花生》。本文讲述了作者一家人在后院吃花生的过程,父亲通过询问我们喜欢吃“花生”的理由,借此来告诉我们花生的品质以及做人的道理。吃花生这事情很快就过去了,但是父亲的一席话让我明白了,做人不要只讲体面,我们要做一名对别人有用的人。展开这个话题让同学们分组探讨,首先告诉大家我们本文的重点是从这堂课学习到什么做人的道理,这篇文表达了父亲对孩子什么样的希望。前半段大家可以自由发挥,可以对课文片段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诵,理解文中父亲的情感。之后联想身边花生的吃法,进而讨论花生的这些美好品质,到了讨论最后,从花生中可以学到哪些做人的道理。学完了本节课,同学们有了哪些收获,对以后的道路有什么样的启发。这些都是本节课探讨的重难点。
三、合理划分小组,明确组员指责。
班级内人数过多,在阅读分组合作中如果让每一位成员都发表一下阅读方法,那肯定是没办法做到的。所以老师在课前就要做到充分了解学生性格特点,对课程的熟悉度,做到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分组,把同学们分布在自己适合的职位上。比如思想跳跃想象力丰富的可以在小组活动中负责表演,角色代入。性格内向的前期负责课文的总结思考,挖掘课文表达的更进一步意义。等到时间久了,要把小组内发言权让给内向的成员,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多多鼓励,让她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些也都体现了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有了大的进步,尊重学生才是出发的根本。
比如五年级课文《将相和》本文讲述了赵国武将廉颇与文相蔺相如之间发生的小故事,从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也是廉颇对蔺相如态度转变的一个过程。比如这个阅读分组讨论就可以根据同学们性格分成两部分进行合作探究。一方面,让同学们扮演不同的角色:蔺相如,赵王,廉颇,秦王这四个人在不同的场景下所发生的心理变化。以及整部故事下来,廉颇对于蔺相如心理变化的过程,一点点感受到态度的转化。另一方面,让其他同学根据表演以及对课程的理解,梳理出整篇内容,从而得出廉颇对蔺相如态度转变的过程。这两个方式对于同学们理解课文,分组探索都有帮助。通过这节课也可以教育同学们二人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在以后的生活中如何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
结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充分尊重学生,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作用,实现课堂的活跃性积极性,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阅读范围。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运用恰当的合作探索方式,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参考文献
[1]黎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1):193-193.
[2]王宏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J].新教育(海南),2018(31):63-64.
[3]钱文霞.小合作、高效率、大收获——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9(4):27-28.
[4]张真真,解苗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J].天津教育,2019(22):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