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丹
贵州省遵义市第五十七中学 贵州遵义 563000
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组织的一种主要形式,任何一堂课的成功总是少不了教师巧妙的提问,提问比问题的思考过程、解决过程更重要,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后续教学的质量。科学地提问能引导学生“善思、勤想”,积极探索,使思考不再是学生思想上的负担,而成为身心上的愉悦享受,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帮助学生走进课程,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创设问题情境,以引导学生积极定向思考而提出疑问的一种教学活动模式。提问具有激疑启思、集中注意力、评价反馈、组织教学等主要功能。提问技能的运用,要遵循目的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明确性原则、适宜性原则、配合性原则、普遍性原则。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语文课堂过程是老师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少知到多知的认识过程。提问是推动语文课堂教学进程的动力,提问的质量决定着语文课堂质量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也就是说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必须提高提问的质量。
一、拉近距离,活跃气氛的提问
钱梦龙老师在给学生讲《睡美人》一课时,开场问道:各位同学好!我们今天是两个班并在一起的,我了解一下情况,三班的同学举手。四班的举手?三班的班长是谁?你把班上的同学情况介绍一下好吗?钱梦龙老师看似有意无意的提问,一下子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种课前的闲问看似与所讲的课文并没有什么关联,但却通过闲谈的方式一下子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的心情一下子变得放松了,更容易进入教学情境。而且这种聊天的提问使课堂的教学氛围一下子变得和谐、生动,富有生机。老师明确地把学生作为了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枯燥的课堂。老师在课上的提问并不一定必须严肃,也可以设计活跃气氛的问题,这样对于学生思维启发也有一定的帮助。
二、设置悬念,吸引注意的趣问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才会认真学习语文。所以老师应该设计带悬念作用的问题,这样会使课堂更富有生机,增强学生的探究学习欲望,用提问这种互动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李镇西老师在讲授《一碗清汤荞麦面》时,老师给学生讲述了三星会长曾经两次给员工提到这个故事,第一次使员工激发了斗志,可是会长在公司欣欣向荣时又提到了这个故事。问学生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学生问老师会长为什么第二次给员工读这个小说,但他并没有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把问题又抛给学生,没有回答,只是和同学们说,读完这篇文章就知道了。李镇西老师在讲述故事提出问题时,故意设置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进入课文中去,快速地进入到良好的学习状态。有时候这样设置悬念的提问方式,让语文的学习充满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了名师的魅力和语文学习的生动性,不再觉得语文枯燥,不只是为了应试考试而学习。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三、独出心裁,巧妙回旋的曲问
老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独出心裁,有自己的思考,不应该人云亦云,别人提什么问题,你就照搬照抄。每个老师都应该有适合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提问方式。宁鸿彬老师在讲《中国石拱桥》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问这篇课文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赵州桥,一个是卢沟桥。那么讲中国石拱桥为什么举这两个例子呢?我这样理解:中国石拱桥有一部分像赵州桥,另一部分像卢沟桥,所以举这两个例子。“你们说,我这样理解对不对呀?”老师提出不准确的说法,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有了想要说出自己观点的欲望。曲问作为一种语文学界的专业术语,由钱梦龙先生首次提出的,曲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有趣的设问,问在此而意在彼。老师通过设置独出心裁的问题,对于学生不太理解的问题绕了个弯子,避免了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直来直去的分析,使学生有了跳跃式思维,同时使学生的思考也绕了一个弯,更容易理解课文中的重难点。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想象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交给学生积极良好的思维模式。巧妙的婉曲式有如此营造学习气氛、活跃学生思维的功效,确令人心向往之!
四、明确直接,抓关键点的提问
课文中的关键词是特别重要的,只有抓住关键词才会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所以老师应该根据课文中的关键词来设计问题,给学生明确重点,这样使学生能弄懂课文中的重难点。宁鸿彬老师在讲《中国石拱桥》时问到,这篇课文的标题是“中国石拱桥”,读课文时要注意领会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读课文之后请同学们给本文的标题添加一些内容。就是在原标题的前面加上一些修饰语,什么什么样的中国石拱桥。宁鸿彬老师讲课的特点之一就是能够抓住关键点进行提问,通过提出给中国石拱桥加修饰语这个问题,使学生更快速地了解到了石拱桥的特点,使学生的思考因为老师提问的明确而积极活跃。明确直接的抓关键点的提问来自于对课程意义的价值的思考,只有在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才会产生明显的针对性,只有抓关键点的提问,课堂教学才能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
结语
老师在讲课时提问是一个重要环节,是老师与学生互动性的体现,而提问的最终目的其实是,要锻炼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要勤于思考,敢于向老师质疑。其实提问并不只是为了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学习语文,有的老师经常说自己提的问题学生不能回应,其实我们更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是不是提的合理,是不是恰到好处,是不是应该把问题设置得更巧妙,通过分析名师的课堂提问,深深感受到了提问艺术的重要性。要想成为合格的老师一定要注意提问的艺术,不能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是要把语文课通过提问使人耳目一新,使学生爱上语文,敢于向老师提出质疑,在快乐中学习语文。
参考文献:
[1]马凤花.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探索[J].未来英才,2015,000(017):102-102.
[2]李品旭.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初探[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5,000(015):96-97.
[3]刘忠诚.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013(016):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