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云霞
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小学 511400
摘 要:在小学教学中,数学是主要的学科之一,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中有着突出的作用。中低年段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不足,记忆力比较弱,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遗忘,在复习数学课内容时,往往出现一问三不知的现象。为了提高小学数学复习效率,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记忆力,进而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复习课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中低段;数学;复习课;教学效率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提升成为教师教学关注的重点,因学生在学习完新的内容后,在复习阶段,学生对已经学过的内容容易遗忘,影响整体教学质量。尤其在数学教学中,知识内容相互关联,而中低段数学教学主要帮助学生打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如果学生的基础不牢固,则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进一步提升,情况严重者,则导致学生出现厌学的现象,进而造成学生偏科。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思维导图在教学中运用越来越频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抓住重点,也提升了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一、运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学生在学习期间因容易遗忘,尤其是中低段学生,因年龄比较小,记忆力有限,如果教师在教学期间不加以巩固,则出现边学边忘的现象。而运用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将学习的内容形象地展示出来,学生通过视觉化的内容能够加深印象,并且思维导图形状多变、色彩丰富,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1]。
比如,在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的内容学习中,教师先以提问的形式帮助学生回忆课程内容。问题1:“1克”与“1千克”哪个大?问题2:“在我们生活中,哪些事物是用“克”来计量:?哪些事物是用“千克”来计量的?老师提问后,由学生抢答,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将思维导图贴出来,让学生集体进行“验证”,再次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将静态的文字转换为五颜六色的图画和思路图,并在思维导图中体现学习的重点,能够帮助学生加深记忆,提升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二、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理解概念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学科对学生的抽象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而小学数学则是为学生打基础的过程,对年龄较小的小学生而言,对内容的理解能力比较弱,需要教师借助思维导图做进一步的巩固[2]。
在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时、分、秒》的内容学习中,时间概念理解起来比较难,学生在学习期间往往进行死记硬背,因学生对概念没有充分的理解,遗忘的速度会更快。
在后期复习教学期间,教师借助钟表和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再次认识“时、分、秒”的内容,教师依然将提问的方式结合起来,比如:教师提问1:“1小时、1分钟、1秒三个单位中,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当学生能够区分时间单位的大小及相应的指针后,接下来加强单位换算的复习,以及让学生再次认识时间。问题2:“目前是北京时间6时,小明早上要锻炼1小时,小明锻炼结束后是几时?”学生回答“7时”,然后学生“指导”教师,在钟表上标注正确的位置(时针指7,分针和秒针同时指12)。问题3:小明从家到学校需要30分钟,请问小明到学校需要多少小时?学生回答“0.5小时(半小时)”,学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中的单位换算内容作为辅助,并在实际换算操作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理解。
三、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数学学科特点,把“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活动”四大领域分为若干单元穿插在各册教材中,利于学生由浅入深掌握数学知识,但对于小学生为说,知识显得有些散乱,在具体学习期间,对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将相似的内容归为一类,可提高学生对同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与图形相关的内容学习期间,图形之间具有非常强的相似性,教师可采用思维导图,将相似的图形进行对比学习。比如,在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内容学习期间,由于数学内容处于复习阶段,学生对学过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印象,所以教师可引导学生跟随思维导图从一步一步的回忆复习。第一种方法:教师和学生提前准备梯形、平行四边形模拟图形,然后指导学生对比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异同,相同之处“四条边、四个角、一组对边是平行的”,不同之处“平行四边形两个对角相等、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而梯形的对角不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然后教师为学生提供思维导图,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验证”;第二种方法:教师在复习教学之前,直接展示思维导图,然后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内容,分别画出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然后进行一一验证,并对所学内容归纳总结。
与此同时,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进行举一反三,比如:三年级学习的内容,对正方形和长方形进行的异同进行归纳总结,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可指导学生自己画思维导图,学生自己动手画思维导图,也是对所学内容的一种复习方式,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结束语:
小学教育是学生未来学习的基础,而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如果学生的基础不牢固,随着学习难度加大,容易产生厌学心理,甚至出现严重的偏科现象,为了提高小学中低段数学的教学质量,需要加强复习阶段的教学。而思维导图在复习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抓住复习的重点,同时也能帮助学生理清复习思路,将静态的文字转换为丰富多彩的图画,让学生在复习期间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能提升学生归纳总结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李中国,郑玲玲.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9,00(32):P.46-48.
[2]赵洋,黄秦安.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功能与价值[J].数学通报,2020(5):21-24.
本文系2019年度广州市番禺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课题《研学后教理念下运用思维导图培养中低段小学生数学复习能力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2019-ZX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