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技法探索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4期   作者:马小芳
[导读]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马小芳
        新疆昌吉州第五中学  831100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结合也是大势所趋。初中数学由于其自身内容的抽象、枯燥,使得它成为学生最不感兴趣的学科。为了改变这一情况,就需要教师及时改进自身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其学习积极性,从而大幅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引言: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一味地向学生输出理论知识,无形中造成“填鸭式”教学的局面,使得课堂氛围枯燥无趣,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需要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完全不需要自行思考,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学生思维模式僵化的局面。因此,教师要在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创新并发展,努力寻找适合当前形势的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其数学知识水平。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这门学科本身极其抽象,所以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困难,致使其对于数学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教师要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充分融合,利用信息技术将数学知识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从而使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理解的更加透彻。比如,教师在教授八年级上册“三角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利用教室内的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几张生活中三角形的事物,例如:糖三角;三明治;切开的西瓜等,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教学内容。再比如,教师在教授八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大屏幕上投射出长方形、直角梯形以及等腰梯形等图形,让学生判断其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先通过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激起学生兴趣后再引出教学内容,从而弱化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抵触心理。并且,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1]。
        二、解决教学难点
        在学习新知识阶段,教学情境与数学问题要融为一体。首先教学情境应具有真实性,科学性。教学需要好的问题来引领,好问题应该凸显四个指向性,即明确的数学指向,素养指向、结构指向、学习指向。数学是建立在概念与符号之上,它是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提炼。在上八下一次函数,教学一次函数表达式:y=kx+b(k≠0,k,b为常数)时,我提到符号之间是怎样一种关系呢?这个表达式能描述和解释怎样的现象和事实呢?我给学生说:假定y这个因变量代表一个餐厅服务员一个月的薪水,x代表餐厅一个月的营业额,k代表从营业额中提成的比例,b也是一个常量,代表基本工资或叫底薪,也就是说服务员一个月的收入等于底薪加营业额按一定比例的提成。现在假如你是一位餐厅服务员,在提成比例与底薪确定的情况下,你有什么期望呢?有一个学生说:“我希望x也就是营业额越大越好,这样我的工资就高,他的回答引起了其他学生一致 赞同。

我又问道假如你是一个经营者,为了得到更多的利润,你对于服务员工资的发放,你有什么设想呢?有的同学说“降低提成比例,适当提高底薪”,有的说“提高提成比例,适当降低底薪,可以增加员工积极性。”等等,学生充当就业者与经营者在不停的思考怎样让自己的工资或利润更高些。学生自然的发现情景中蕴含的问题,进而将其引申与探索…
        这样让问题与情境深度融合,不仅能很好的理解这个表达式的意思,也能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对于生活的意义,就能发现数学尽管抽象,其实他源于生活,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就显得容易许多,当学生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时候,学习就会是快乐的。
三、提升教学效率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总会有一些题干很长的应用题,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时一字一句地将题干抄写到黑板上,则会浪费许多不必要的时间。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将信息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将题目投射到大屏幕上,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用以教学,从而大幅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并且,教师在教授八年级下册“一次函数”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在进行习题讲解的过程中,总会涉及到一些函数图象。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能在黑板上逐个描点,然后画出函数图象,再进行习题讲解。然而,有部分函数习题不止一个问题,如果重复使用同一个函数图象,那么到了最后一问时,图象中会充满各种辅助线,使学生难以将最初的图象看清楚,不利于帮助其解题。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多媒体大屏幕上构建出习题需要的图象,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方便教师在每一个小问题解决后,将图象恢复成最初的样子,可以使图象始终保持清楚,从而使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加清晰[3]。
四、拓宽学生自学途径
        教师可以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拓宽学生的自学途径。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出可以与学生互动的课件,然后在习题课或是复习课时,利用课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且,教师要充分了解各学生间的差异,根据差异为学生制作不同的课件,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实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这一教学目标。同时,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微信班级群,并定期在上面发布学习内容,从而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且,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微信公众号,定期在上面发布知识点整理、重点例题总结等推文,同时进行后台监控,每周评选出最积极的学生并加以适当鼓励。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大幅提升其数学知识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这个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要充分了解信息技术,并将其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用以弥补自身教学方式的不足,从而创造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其学习积极性,从而大幅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并且,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使其成为全方位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静.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2):35.
        [2]杨淇洁.初中数学教学信息技术手段的整合[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24):119.
        [3]马名伟.新课标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J].亚太教育,2019(12):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