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成攀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曲界中学 广东湛江 524132
摘要:物理是素质教育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在初中阶段是学生首次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对学生而言具备一定难度,学生在理解和记忆抽象的物理知识时也会存在诸多阻碍,因此教师的教学工作十分重要。在现阶段的物理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和创新,切实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成效。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方法;选择与创新
前言:初中物理是一门非常注重实验的学科,实验室物理学习的基础,但是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总是倾向于选择理论授课的形式,导致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停留于表面,也无法感受到物理的乐趣和价值。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教师教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必须要在教学实践中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教学工作服务于学生的实际需要,让物理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一、激趣导入,更新理念
对学生而言,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具备强烈的兴趣,那么克服学习阻碍不是难事。物理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及时更新自身教学理念,以以人为本作为工作指导,将一切教学资源整合、利用起来,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其主动展开学习的条件和环境。
(一)情境教学,提高动力
情境教学法是现阶段备受众多教育工作者推崇和认可的一种新方法,诚然物理学科是抽象的、复杂的,而学生的思维又是直观的、形象的,对于这样的认知冲突,教师就要善于调和应用情境演示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直观地理解知识,将自身完全融入到真实的情境之中,攻克物理难题,了解精彩的物理世界。例如,在讲《运动的快慢》这一课时,物理教师就可以将信息工具利用起来,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运动的现象,可以是飞驰的汽车、奔跑的牛群、潺潺的流水、移动的运动…让学生可以联想到更多的例子,进而从物理的角度对其进行思考。这样学生就可以发现,物理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于是就有了深入探究的动力。
(二)融入游戏,营造氛围
一直让学生接收理论容易让学生的专注力分散,更会让学生感到疲乏,对此教师可以适当的将一些游戏活动融入到教学之中,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定游戏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讲《光的折射》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小镜子,或者是利用学生的眼镜,让学生用手中的工具投射阳光或者是灯光,学生在游戏时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意,在镜子上做一些遮挡,让折射出的光影多种多样,学生就会感受到物理知识的趣味性。
二、重视实验,创新模式
物理学科涉及多种多样的理论知识,因此必须要通过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保持稳定的兴趣。
(一)创设问题,渗透实验
现有的物理教材,几乎每一个单元都会设计一些实验,而教师就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合理安排教学活动,设计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渗透实验,让学生能够在探究问题、观察实验的过程中,逐步了解其配合隐含的物理知识和原理。
例如,在讲《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先对学生提问:“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照相机、放大镜、投影仪的功能和原理差不多,那你们知道它们的共性在哪里吗?”学生很快就会回答出它们都是凸透镜。然后教师可接着提问:“既然它们同样都是凸透镜,那它们的成像情况是一样的吗?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哪些要素有关呢?”结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探讨,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活动探究,得出结论。
(二)鼓励创新,自主设计
虽然一些物理课堂上教师也会给学生做实验教学,但是通常都是由教师演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探究需求,学生缺乏亲身参与实验探究的机会,导致学生的体验感极差。而且很多实验本身也是存在问题的,一些实验的步骤冗长,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还有一些实验危险性过高而不适合学生上手操作,对于这些实验教师就要将其作为引导学生创新的机会,鼓励学生在充分把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自主设计实验,对原有的实验进行创新。比如在演示浮力的实验时,学生利用减掉瓶底的矿泉水瓶展开实验,将矿泉水瓶瓶口向下,在上面放了两个乒乓球,因为矿泉水瓶瓶身不大,两个乒乓球会一个在下堵住瓶颈,另一个在上。当学生左手拿着瓶身时,右手就由上往里倒水,因为下面的乒乓球将瓶颈堵住,水只能够向下侧漏。随着瓶中水位的上升,上面的乒乓球浮在水面上也会随之上升。而下面的乒乓球尽管在它的周围和上方都是水,却没有上浮。这时候学生就用右手堵住了瓶口,侧漏的水很快就将瓶口和瓶颈之间充满了,下面乒乓球的底部也会浸没在水中,突然就会上升到水面上来。这个实验中,学生所使用的实验材料非常简单,极易获得,不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合作学习,综合发展
中学生整体而言还处于学习的发展阶段,正是打基础的好时候,因此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也是正常的,在物理学习上,教师不能以偏概全,不能对学困生抱有歧视的眼光,为了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教师有必要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起来。
(一)小组合作,共同提升
由于课堂上人数众多,学生的表现良莠不齐,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教师就业将学生组织成为学习小组,按照能力均衡的原则对组员进行划分,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潜质和需要提升的地方让每个小组的综合实力均衡,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其中获得进步,这样也可以分散教师的教学压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比如在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时,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讨论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说错了也没有关系,学生之间的思维相互碰撞,就可以完善自身的认知缺陷,将自己的想法转达给他人,带动其他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在实验活动中也需要以小组为载体展开探究,教师要协调好组内成员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明确成员各自的任务与责任,倡导小组之间要和谐友爱。
(二)相互质疑,深度思考
现阶段的教育更多的是追求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因而教师就不能只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死记硬背,更多地是要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那么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在组内合作时相互质疑,促进各自思维的碰撞,以此作为学生思维创新的契机。
结语
由此可见,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要在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让课堂教学效果更令人满意。
参考文献:
[1]王大彬.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22):40+42.
[2]唐杰烽.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20(22):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