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趣味性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4期   作者:张远香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各类新型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模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张远香
        西藏军区拉萨八一学校    8500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各类新型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模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从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各个学段的课堂教学都非常的传统,而新型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入则使得教师开始关注起了学生的心理。在当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有不少的教师都在努力让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为此,本文将对其展开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趣味性

        小学时期的学生基本上都比较天真,乐于钻研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这使得兴趣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最佳老师。因此要想提升小学生作文质量,首先需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继而帮助其开拓眼界,以强化其想象能力。兴趣的存在能够为他们后期的创作以及创作能力的发展带来不小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要针对那些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展开分析。
        1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写作素材少,缺乏积累
        作文是一个最能够体现学生知识面、文化素养的载体,也是最能够体现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素材积累的途径。但是小学生缺乏生活阅历,缺少写作素材,积累不足,所以输出方面也会存在困难。
        1.2 作文评价反馈不及时
        学生写作之后,都会非常想知道教师的评价,及时的评价能够鼓励学生,也能够使学生了解到自己写作中的问题,形成比较深刻的印象。但是当前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的反馈通常会比较滞后,甚至一些教师不重视作文的批改,仅仅在作文的最后写上“已阅”。
        1.3 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不足
        写作教学需要与生活建立关联,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才能观察到生活中的美,才能丰富写作的细节。但是当前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更多地注重对学生字词句、谋篇布局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1.4 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兴趣不足
        如今的小学生,接触的新鲜事物比较多,对于学习方法追求更新、更奇、更有趣。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运用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比较陈旧,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制约了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的发散。
        2 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趣味性的有效措施
        2.1 鼓励学生读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至关重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课外阅读提出的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义务教育阶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仅靠课内阅读是不行的,必须让学生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推荐课外读物,可以是历史故事、科学常识、儿童生活素材,也可以是诗歌、散文、童话、寓言等。
        首先,要有良好的读书环境,要加强班级读书角、走廊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开展“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读书小明星”评选,家校携手,共同营造“书声琅琅”的良好氛围。其次,要讲究读书的方法,要让学生会读书。阅读分为精读和泛读,精读是精细地读,课内阅读大多要求精读,以掌握文化知识为目标。

泛读是粗略地读,指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与学习无关的书籍采取浏览法,粗略地翻一翻、看一看,大致了解主要内容即可。对于学生课内外读什么书,教师要精心选择,既要让学生爱读书、多读书,还要读好书,既要拓宽阅读视野,又要保证阅读质量。
        2.2 利用激励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若想有效提高小学语文写作部分的教学质量,从根本上强化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要建立起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教学意识,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作为写作教学的前提条件。让学生敢于创作、乐于创作,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可利用“激励教学法”,对学生的作文内容给予中肯、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产生写作兴趣,让学生以更加饱满、更加积极的学习状态投入到写作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如,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作文练习时,教师便可在写作评价中利用激励教学法。首先,针对写作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可重点观察他们在写作中的选材和布局,并进行赞赏和表扬,使学生能够继续保持;其次,针对写作能力较为一般的学生,教师可对他们在作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对人物特点的细致描写的句子给予积极评价;最后,针对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表扬他们在作文中标点符号、成语的运用,甚至可细化到有无错别字等,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3 营造氛围以帮助学生丰富想象力
        教师一定要知道,自己在学生学习中充当着辅助性的角色。传统教育模式下,许多教师都将自己视为课堂主体,不利于激发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因为从实质上来说,学习是学生自主思考的特定过程,故而当教师充当课堂主体时,会造成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节奏与学生学习节奏之间的错位。久而久之,缺乏实践内容的课堂就会使得学生的课堂专注度以及喜爱程度急速下降。例如,在进行命题作文“我最喜欢的运动”时,学生很有可能会将作文写成流水账,陷入传统的写作模式。这时教师就需要为学生营造氛围,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喜欢的运动的代表动作。另外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喜欢的运动进行探讨,相互之间了解益处,让学生在激烈的探讨中发挥对该项运动的想象,从而可以表达自己对这项运动在未来发展的看法,将自己的感受记录在作文中,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视角。
        2.4 鼓励学生多进行交流
        作文最基本的要求是抓住重点,“把内容写具体”。但是学生的作文中,内容空洞的问题普遍存在。有的学生许多想要叙述的内容不能表达出来,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语言水平不高是主要方面。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要加强口头交流,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和谐的说话氛围,让学生敢说,敢于在大家面前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这些问题应该涉及到作文的“细节”,对这些疑问的“解答”,要成为作文的铺垫,让作文的材料更加丰满。同时,学生在交流发言的过程中,肯定会暴露出各种表达上的问题,比如用词不当、语法不正确、条理不清等。因此,应根据学生的水平,分层安排。可以先安排小组交流,在小组交流中,应先让写作困难的学生交流,通过小组内集思广益,互相补充完善,帮助这类学生首先解决不敢说、不会说的问题。然后组织班级交流,应安排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发言,对交流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树好榜样,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对交流能力弱的学生,不能打击他们、歧视他们,要多鼓励,增强他们说话的信心,激发写作兴趣。
        3 结束语
        综上,要想有效提高小学语文写作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尝试现代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与辅助作用,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为首要教学出发点,利用丰富学生课外阅读材料的形式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强化学生实际生活与写作教学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学洪.如何增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趣味性[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11):44-46.
[2]李维华.放飞心灵快乐作文——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趣味性[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1):62.
[3]赵英男.放飞心灵快乐作文——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趣味性[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1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