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4期   作者:谢海浪
[导读] 小学阶段是小朋友的一个转型阶段,需要他们从以前的无拘无束到现在的根据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上课
        谢海浪
        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民小学 524081
        摘要:小学阶段是小朋友的一个转型阶段,需要他们从以前的无拘无束到现在的根据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上课学习,但是小学也是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时期,需要他们从幼稚、心智不成熟的小孩变为一个认真听讲、好好学习的学生。在这个尤为特殊的时期需要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应该的是怎样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解题的思路,帮他们开发脑力。近年来教师不断重视小学生的审题能力。审题是做题的基础,也是做题的关键。大部分小学生能够对课本的知识了如指掌而对实践问题的解决却是束手无策。所以老师教师应该根据此问题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成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审题能力;策略;
        前言
        教育部和学校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来解决学生审题不清的问题,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虽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们讲解知识同时解答问题,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如何审清题目并指导他们解决问题,这才是关键。本文就是研究关于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一、学生审题不清的原因
        因为小学生学习语文时间不长,对语言汉字的理解能力不足,同时数学也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科,数量之间的关系转换复杂,学习语文和数学课程中所产生的问题的双重作用下就会导致学生容易审题不清,不能够有效的解决问题,导致小学生做题错误率就会一直增长,这种由于审题不清导致小学生做题错误率上升的问题就连教师都难以发现,教师通常只分析和回答错误的问题,很少教学生如何审题。因此,长期以来没有考虑到学生审题不清的原因,情况就会变得越来越严重,直到形成了今天这种局面。
二、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一)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解题的第一步是审清题目,这是整个解题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审题不清会影响学生是否能正确解答问题。审题的第一步是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如何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呢?首先需要让学生清楚做题时存在的问题。学生通常做题时不知道看题目的要求,只知道做题。教师要提示学生在做题的时候首先看一下题目的要求,还有解释题目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不明白的要帮助学生分析。可以先从简单的问题着手,比如学生一看就会的题目,找一些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知道题目要求的重要性。
        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解决问题,例如对相关问题类型进行分类,以便学生灵活地审题和解决问题,或者统一讨论相同类型的问题,使我们的学生能够独自面对这种问题的时候能更好的找到方法解决问题。最后,教师以一种实践的方式,在课堂上随机选择相关类型的问题,让学生在黑板上独自解决问题,从而扩大错误。老师在纠正他们错误问题的同时加以解释。同时还可以要求学生去黑板上与同学分享解决问题的想法。最后,教师需要规范和统一学生的解题步骤。这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和审题思路,教师能够清楚地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解题的步骤。便于教师更好的发现到学生错误的地方。这样学生就可以清晰的知道答案的意思,最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语言的理解。


(二)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审题
        当前的教学模式过于严格和单一,教学方式和内容比较枯燥,限制了学生独自解决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减少了学生自主审题的机会。可学生应该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教育方式已不再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和创新。提高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审题的能力,而审题的必要条件是需要学生保持头脑清晰。数字和形状的结合是为了简化抽象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应用中。它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简化问题并减少审题的难度。为了解决问题的难度,以图形方式显示原本的知识要点,这种方法在解决数学和几何问题时十分的有效。数形结合的方法不仅可以让复杂的题目简单化,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审清题目。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会发生算术错误或其他错误,因此需要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以提高答题的正确率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和答题效率。此外,学生仍然需要长期以往的养成谨慎细心的生活习惯。因为解答数学问题时,粗心通常会导致答案的出错。在多种问题的解答过程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多次测试,它能够有效的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比如将它应用到数学课程中,在数学课程中学生解决问题的正确率得到了十分明显的提升。教师需要教导学生认真思考问题,让学生保持审题思路的清晰,应用多次测试方法以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提升审题的能力。
(四)融入日常语言,帮助学生更好的审题
        以数学为例,数学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在多种领域被广泛应用,日常生活中我们与数学密不可分,数学可以解决人们的各种计算问题。因此,提升学生兴趣的最重要步骤是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把所学的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向学生介绍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和融入日常语言。由此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使课程内容更易于生活化,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同时也更有助于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这样可以更大程度的降低题目的难度,并且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更加的有趣。例如,经常在课程中使用诸如“摆地摊,打五折,大降价,亏本”之类的日常用语,如果学生理解这些日常用语的含义,将会更容易理解问题。例如,“一家商店以20%的折扣价出售所有短袖衬衫。总共售出380件。问学生卖短袖的老板将赚多少钱。”这是一个数学问题,但学生通常都不理解这样的日常用语,理解题目就会有所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对这种日常用语加以解释并融入到题目中,由此提升学生审题的能力从而达到解题的正确率。
结语:
        在小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和审题的能力非常重要,这也是所有小学教师的共识。但是,在实际的教育中,有无数种方法和策略可以应用,而且这些方法和策略都有一定的效果,在选择策略的过程中,教师还应仔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问题解决问题,必须采用相应的策略,以提高策略的有效性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参考文献
[1]林红香.追根溯源消除病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J].理科考试研究,2016,23(12):6-6.
[2]汪条君.以“作业单”为载体以激发激励为手段——矫正高年级学生数学作业“磨蹭”行为的策略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6(2):43-45.
[3]张颖.对学生易错题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以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19(9):26-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