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4期   作者:古丽米热·玉素甫
[导读]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经过不断的发展,教育界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古丽米热·玉素甫
        乌鲁木齐市第88中学小学部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经过不断的发展,教育界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尤其是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行,在过去的道德和法治教育中,教师往往会用枯燥无聊的教学理念,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局面亟待解决。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条件下,教学的生活化,逐渐成为了一种为教师所认可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如何将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运用到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成为了教育界当中每一位教师越来越重视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应用策略
        一、引言
        当前,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堂上,教师往往在课堂上占据主导的地位。在教师的课堂上,许多教师只是纯粹地将课本上的有关内容传授给听课的学生,而并没有关心学生是否能够吸收这些文化知识。对于现今仍然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小学课堂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的理解往往只能够停留在最基本的认识状态,而并不能够在实际生活当中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和实践。因而对于这样的教学方式来说,并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注意自己教学所采用的方式,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要从实际生活当中的案例出发,将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融入到生活当中,让学生们能够在生活当中感受和学习道德与法治教育,从而帮助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所学习的知识。
        二、创设情境
        在生活当中,人能够创造环境,同样的,环境也能够创造人。对于小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和发展来说,生活环境能够在其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对于教师来说,在进行生活化教学的过程当中,设置合理的生活场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倘若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形象生动的生活场景,就能够让生活中的现实世界走进学生的课堂上,从而增强了教师在进行知识教学过程当中的亲近性,也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除此之外,形象生动的生活情境,也将能够成为学生主动参加课堂的内驱动力。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意识到越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将越能够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因而为学生营造一个熟悉并且学生都能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是教师进行深入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学的切入点。小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的驱动下,将能够跟着老师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也能够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分享和讨论,从而帮助教师实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
        对于小学阶段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其思维往往还比较稚嫩,对生活有关知识的认识可能也还不够全面,小学生也会受到地域的影响和限制。因而对于教师来说,在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时,应该做到优化所教学的内容。

教师可以采用学生们熟悉的生活认识方式去营造教学的情境,从而带领学生在他们都熟悉和感兴趣的情境当中进行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发生在生活当中的真实案例对学生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培养和锻炼学习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采用设计生活化的问题的教学方式,教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当中运用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从而逐渐锻炼思维的全面化。
        四、完善生活德育体验
        作为德育上的体验,其更多的是为了能够提升小学生在器官和思维上的参与程度,从而帮助学生能够在多方位感受道德与法治在生活当中运用的作用。因而这种能够增强小学生的德育理解的手法,必将在未来成为教育改革的趋势。除此之外,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条件背景下,教育部门已经将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列入了课程的内容当中,从而帮助小学能够实现道德与法制课堂教育的生活化。因而教师来说,可以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不断完善和提升学生的德育体验,从而帮助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不断让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加完善。例如在上到与环境相关的课程当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郊游,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有关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够丰富学生的人生经历。
        五、采用多样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课程评价方式
        对于小学阶段的课程来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的方式,通常是通过考试进行检验。一般来说,教师都会把小学生在期末考试中的 成绩直接作为评价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的方法。然而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则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将其列为考核的内容,检验小学生能否将在课本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对于学生的考试结果来说,不应该只是一味地用期末的考核成绩去批评定,这种教学评价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在课外的道德品质以及综合能力的发展。对于教师来说,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应该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同时要积极地进行社会实践,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能力运用在生活当中,从而提升学生在生活当中服务他人和社会的意识。
        六、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来说,教师在课堂或者其他教学活动当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加有趣化和生动形象地对课本当中的知识进行理解,也能够实际生活当中的情境融入到课堂当中去,还能够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将在课堂上掌握到的法治与道德的相关知识进行实践和应用。教师通过将道德和法治这两者进行有机的融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这门课程,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感受到,自己学习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为实际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吴海森.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神州,2020,(30):128.
        [2]李玲玲.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中文信息,2020,(11):140.
        [3]孙宪英.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0,(24):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