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开
祥云县刘厂中学
摘要: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作用,但是教师也需要注意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率。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取得好成绩,也要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教师要注重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率。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的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引言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需通过学生身心的发展,引导学生端正相应的教育理念,并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但是,在当前的教学中,部分道德与法治的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该课程具备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无法摆脱灌输式的教学弊端,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缺乏关注度,且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也不高,并对课程的教学效果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想要使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得到最优化,并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增强,教师就需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加强教学改革,确保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一、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意义
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角度来讲,教师要想保证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则需要立足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方面因素所限制,不但影响着教学的质量,而且也阻碍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此可见,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内容:推进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有助于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初中阶段作为人生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青春期的发展阶段,教师要认识到该时期的重要性,并且注重在该时期强化对学生思想观念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与法治与其他学科不同,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单一的教学方式
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主要采用理论讲授的方式,“冷场”现象居多。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予回应,课堂氛围沉闷,久而久之,会让学生缺乏思考动力,对知识探索的欲望降低,课堂没有生机和活力,甚至会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产生厌恶心理。
(二)教学过程中的误区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大部分教师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以及参与度高,课堂效果看似不错,但这些课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误区,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一,注重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忽视知识与能力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道法学科特点决定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位居课堂首位。但在课堂中,教师过分注重学生的体验情感,忽视了知识的获取。其二,认为有效教学就是多开展活动。新课改下,教师为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将大量的活动加入课堂中,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在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课堂氛围活跃,但是学生没有学到任何知识,甚至连课本都没有翻开,根本不知道上到哪一课哪一框题。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一)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增强学生的学科素养
新课标全面推进的目的在于转变当前教学的现状,使得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体现,引导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思考,积极探索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使其身心得到愉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根据当前班级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强化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当完成分组工作后,根据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为学生精心布置合作任务,使得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逐渐形成良好的品质。
(二)注重学生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初中生来说,教师不能再把他们当作小学生,初中生有独立的思想,有自己的丰富情感,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背景不一样,每个人的情感体验也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以及特点,真正地关心学生,去体会学生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地位,和学生成为朋友,才能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初中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也是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观念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本身就是学生的榜样,更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要给学生做好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无论日常生活中还是教学中,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仅依靠教师的力量是不行的,教师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还需要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只有家长配合教师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与法治观念。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的综合素质关系到教学效果以及是否能够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首先,教师的专业能力需要不断提升。教师要不断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和吸收新的知识,提升专业知识素养,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师的言行会影响和感染学生。教师在课上与课下的言行要充分地展现其良好形象,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再次,教师要关爱学生。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生活中了解并关心学生,促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师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中严谨的教学风格、职业道德、言行一致等都会对学生产生长远影响。
(四)注重多媒体的运用
对于初中生而言,其通常对道德与法治课不重视,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形式太过单一,大多数教师只是通过理论讲解的方式授课,而学生则主要是以听取的形式接收相关知识。这种状况下,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就会比较枯燥乏味,且这种教学方式也无法适应新课改的教学需求。对于道德与法治而言,其作为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一门学科,教师在教学时,通常需从学生的具体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入手,突破学生的心理与思想,以此将正确的态度与观点传授给学生,并使中学生清楚地了解到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已经在日常生活以及课堂教学当中得到广泛运用,将其运用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不仅能充分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对相关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使课上注意力分散、走神的现象得到有效解决。
结束语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重要的学科,对于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健全学生的基本人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给予该学科足够的重视,同时要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及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案。此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注重转变教学观念,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力求将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加强教学案例分析,为学生创造更多锻炼的机会,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进而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建国.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的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272.
[2]徐秋玲.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思考[J].山西青年,2020(08):171.
[3]王婉玲.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思考[J].科普童话,2020(15):34.
[4]李和平.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0(01):79.
[5]吴风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