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4期   作者:李小平
[导读]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渗透,新课标要求的践行
        李小平
        重庆市永川区海棠小学校    402160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渗透,新课标要求的践行,新课程思想的融合,思维导图被充分应用至小学高段数学教学领域,且发挥了巨大作用。思维导图以其图文并茂、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的特点,对于学生大脑功能的开发、数学思维的发散,都会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1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第一,创新课堂教学内容。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创新课堂教学内容,通过手段的改革以及方法的创新从而拓展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的数学课堂更加多层次和全面化。思维导图通过知识的扩展,能够让不同的学生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不断的进行扩展学习和探索,从而有效地降低个体差异和性别角色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影响。
        第二,更新课堂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理念的改革有效地促进教学氛围的转变,教学氛围由传统式的严谨到现代化的平等,这是新时期内各方面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小学数学课堂对思维导图的应用应当充分尊重学生不同知识框架的建立,教师在指导的基础之上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框架体系,教师自身定位由主导者到辅导者转变。
        2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借助思维导图,整合教学内容
        随着高段学生数学学习难度的增强,在课堂中所接触的知识、内容,更加多元、丰富、冗杂。对此,教师如果按照固有模式,已有套路,逐个展示对应知识点,逐个予以突破,学生势必会感觉所学内容太多、太杂,其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有效性、主动性也会受到严重挫伤。但是,如果教师此时直接引入思维导图,则会给予学生更为明晰的教学发展规划,进而带动学生通过知识之间的关联,衔接,递进突破一个个知识点,排解一个个疑难点,实现认知能力提升与数学素养增强。因此,教师在开展高段数学教学时,则可以通过对思维导图的充分借助,就每个章节不同知识点进行整合与归类,为学生指明认知思路,带动学生在认知迁移与思维蜕变中获得提升和发展。一方面,对于关联性知识,应该明确其主体与核心,进而围绕某个知识点,予以迁移与拓展,将比较繁杂的数学知识系统化整合,归类型梳理,为促使学习思路更加明晰、确保学习发展更加高效而给予辅助。另一方面,对于拓展性知识,应该明确其基础与根本,进而结合思维导图,逐步迁移,逐步扩充,让具体知识构图的范围不断宽泛,内涵更加丰富,为确保学生更好认知而提供保证。例如,在进行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教学时,教师可以以网格图为辅助,让学生画出画几个多边形,进而开展对比,分析,判别不同多边形面积的大小。接着,通过数方格的方式,就不同多边形包含的方格进行叠加、计算,进而获得对多边形面积的深刻理解与充分学习。

待到学生对于这一学习方式获得精准、深刻理解后,教师继续以网格图为辅助,就后期教学中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底和高教学予以迁移,指导学生在网格图内就对应图形进行旋转,进而确定其底和高,并通过计算得出其长度。既化简了教学难度,又提升了教学效率,更促进了学生发展。
        2.2 利用思维导图,实现温故知新
        小学高段所接触的诸多知识,都是低段、中段知识的延伸、拓展、升华、迁移。因此,为了确保学生对具体知识获得更为深刻、充分、有效的理解,教师可以针对一些高段知识的特点,顺势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让学生在知识之间的相互过渡、有机衔接、多元组合中对其融会贯通、温故知新。一方面,就难点性知识,可以从最基本的关联性知识点为诱导,指导学生逐步推导、逐个突破,以实现对于认知难点的科学优化。另一方面,就重点性知识,利用思维导图充分拓展,使学生有效把握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深刻体悟具体知识的内涵与本真,并适时拓展至生活实践,使学生在实践、应用中获得理解,为确保综合素养提升而提供助力。例如,在进行《长方体》单元知识教学时,为了确保学生对“长方体”的概念获得精准理解,教师可以顺势引出“长方形”的概念,进而组织学生自行绘制思维导图,进行旧知回顾,接着再次迁移,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就是一个长方形在立体空间内沿着一个边移动所得到的立体图形。随后,教师拿出一张A4纸,现场演示。随着学生理解的深入,教师继续开展迁移,指导学生充分认识长方体的体积就是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增加了“高”这一特殊属性,其体积自然为长方形面积乘高所得。此时,便顺势将长方体的内容与之前的长度、乘法、图形边长、面积等内容联系起来,对应的思维导图也更加明晰,学生的知识理论体系自然会得到有机关联。
        2.3 依托思维导图,组织高效复习
        思维导图在小学高段数学复习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通过思维导图的引入,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又可以在不同知识之间构建起桥梁和纽带,进而以更为全面、到位、健全的知识网络,为实现复习效能提升而给予铺垫。例如,在进行《比例和反比例》章节复习中,教师可以先从概念入手,使充分回味并理解:当一个数值变大时,另外一个数值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所以,随之变大的这种关系就叫做正比例,也简称比例,而随之变小的这种关系就叫做反比例。随后,教师在结合具体构图,使比例、反比例的概念深植至学生内心深处,进而继续开展实践与应用,拓展与延伸,训练与巩固,为促使复习效能充分而奠基铺路。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教师自身经验的积累与长期探索创新的结果。思维导图不仅能够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也能够作为检测学生查漏补缺的学习手段,广大教师应该重视在小学数学中有效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
        
        参考文献:
        [1]韦亚丽.思维导图在小学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实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33.
        [2]杨小亚.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