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洁
长兴县龙山街道中心幼儿园 313100
学习故事是评价儿童的一种方法,数学学习中的“学习故事”,且称之为“数学故事”。数学故事需要老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捕捉到儿童数学学习的生长点,发现他们正在运用已有数学经验,不断尝试或调整自己的行为,去解决游戏中的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的学习或者发展的“魔法时刻”。
近两年来,我园通过开展数学故事研训活动,在研训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需要聚焦小点,发现并捕捉到孩子正在学习的内容,实时评价,为进一步展开活动,给儿童提供适时的帮助。
一、找准生长点
1.深入观察
我们倡导关注孩子自发的学习游戏,深入观察孩子的一日生活中的各环节,包括户外游戏、生活环节、个别化学习区等,我们可以在真实的场景中观察到孩子究竟是如何学习和发展的。今天分享的数学故事“棋逢对手”就是源于个别化学习活动时,教师观察到的孩子们在游戏中的数学学习。两位孩子用垫子当棋盘,用小桶盖当棋子,一起玩下棋的游戏。在博弈之间,教师发现孩子们思维的碰撞和同伴间的互动与学习。
2.发现学习
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看儿童在学什么,想什么,怎么学和怎么想的。我们回看“棋逢对手”这个游戏,老师是这么记录的:孩子们在玩三子棋,女孩曾经和其他同伴玩过这个游戏,而男孩是第一次玩。第一局,女孩一边玩,一边教男孩游戏的规则。女孩用三子连成斜线的方法赢了比赛。在第二局时,男孩运用女孩子第一局成功的秘诀——三子连成斜线的方法,用29秒成功秒杀对手。教师观察到,男孩不仅学会了三子连成斜线的方法,并且能将这一新经验及时产出,运用在游戏中,赢得了第二局的比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详细而真实地记录下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一言一行,及这些行为反映出孩子的思维方式、在游戏中的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第三局,正是我们老师观察解析的重点“棋逢对手”局。我们先来看看这段游戏的视频吧。
二、分析价值点
教师在观察后去寻找儿童在游戏中的学习“证据”,并对其进行归纳和提炼。
1.识别知识性经验
在幼儿游戏、学习和探究过程的详实的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分析他们与之相照应的数学核心经验。在《棋逢对手》的学习故事中,教师在观察到三子棋的博弈游戏中,两个孩子既要判断横纵两个方向,还有斜向的感知判断,加上自己的棋子和对方棋子两种交叉在一起的干扰,对孩子空间方位的感知和把握显的挑战很大。孩子们每一次棋子的挪动,都是在利用自己的空间感知觉来感受当时的棋局以及判断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局势。在这个游戏中,教师就是抓住孩子在数学核心经验中,空间方位的学习与发展。
2.分析过程性能力
教师在反复观看幼儿游戏视频的基础上,对儿童在游戏中的问题解决、数学推理与验证以及数学语言的表征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梳理。
问题解决。铭铭每次开局都落子在九宫格的中间,他清楚地知道落子在中间有更多的变化和可能性,他已经能考虑到初始棋的空间位置对棋局的影响,以及以三字连线为目的而表现出的较强的计划能力。
推理与验证。颜颜在视频中说:“你这个棋子这样放,我这个过来,你这个过去不就行了吗?”可以看出她的大脑中已经有了棋局的视觉图像,并且能够对棋局进行推演,提出自己的设想并举例证明。她已经能够利用已有的空间方位概念来帮助她说服对手,达到让她悔棋的目的。
语言表征。当铭铭说:“你的两个棋子都被我堵住了,你咋搞呀.”颜颜起身说说:”你这个棋子这样放,我这个过来,你这个过去不就行了吗?”从中可以看出颜颜对下棋的过程有着自己的思考,并且会用语言表征出她在下这一步棋的时候对后面三步棋路的思考。
行棋的策略。孩子们会把开局、包围、封路、推演等策略运用到游戏的路径的选择中。
以上这些是老师,摒弃主观臆断,对儿童数学过程性能力的理性而客观的评价。
3.关注学习品质
良好的学习品质有助于他们往更好的方面发展。在本次《棋逢对手》故事里的棋局对弈中,教师对女孩颜颜悔棋的言行是这样评价的:颜颜是明确规则的,但内心又渴求胜利,她沉浸在游戏的博弈之中,体现了其对游戏的热情和投入度。她在悔棋时,没有直接耍赖,引起冲突,而是采用迂回的方式,试探性的表达自己的意思。铭铭也并未明显阻止,默认了颜颜的悔棋行为,显的比较大度。
这些理性客观的评价为呈现后续反思与支持提供有效的依据。
三、推进增长点
教师需要在评价基础上思考并提供最合理的支持性策略,提升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推进他们进一步的学习。
1.材料支持
在《棋逢对手》这个故事中,教师发现平面的三子棋已不能激发孩子游戏的兴趣,从材料入手,通过调整把纸质的棋盘放大,改为绿色泡沫垫,将之立体化,用桶盖作为棋子,增加了游戏的难度,满足大班孩子爱挑战的学习特点,诱发孩子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
2.经验支持
在观察《棋逢对手》的游戏之后,老师把两位孩子的游戏视频放给大家观看,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这些策略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能看到孩子们对规则制定达成共识,也把个体的经验在逐步转化为共同的经验。
3.策略支持
此外,教师发现两位孩子在游戏中,一直是用动作加语言“这个、那个、这里、那里”来表征棋子的方位。教师将通过组织《小蛇出洞》等活动来让孩子们感知、体验方位,在游戏中将方位语言的表征和交流变成自然的游戏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