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而感动——学生青春期心理问题疏导例谈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4期   作者:刘俊
[导读] 在十三、四岁的中学生眼里,“爱情”是一个朦胧的概念
        刘俊
        湖北省保康县熊绎中学
        在十三、四岁的中学生眼里,“爱情”是一个朦胧的概念。因为朦胧,不少学生提起它就脸红心跳,甚至有些同学把与异性的交往与“谈恋爱”混为一谈。还有些同学,也学着电视、书刊里的情节给自以为喜欢的异性同学写起了“情书”。作为班主任,我曾做过多方面的尝试:开主题班会、办主题板报、找学生谈心,但效果总是不能令人满意。班里有些学生因过于拘束与异性同学的交往而变得孤僻,还有一些因“早恋”耽误了学习。我思考着:青春期学生出现这样的心理是正常的,我们既不能凭表面现象简单地贴标签,又不能掉以轻心置之不理,必须加以正确的引导,防范于未然。那么如果让学生从身边的事例体会“爱情”的含义,理清现在的混乱情绪,理性、顺利地度过朦胧的青春期,那该多好啊!经过前期的准备后,我在班上开展了一次以“了解爸妈的爱情史”为内容的主题班会活动。
        活动分为“动员-实施-总结”三个阶段。我利用周五下午最后一节班会的时间首先作了一番“动员”讲话。我说,同学们,你们都是爸妈爱情的结晶,可你们知道自己爸爸、妈妈的爱情史吗?这个星期回家老师布置给你们一道作业,了解爸妈的爱情史,怎么样?听我这么一说,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有好几位同学已开始向同桌炫耀起自己父母如何相爱。我给他们提了以下几个要求:(1)回家后与自己的爸爸、妈妈长谈一次;(2)列一份采访提纲,内容可包括:爸妈什么时候认识的?爸妈通过什么途径认识的?双方最大的优点是什么?是怎样看待“爱情”的?结婚后有什么变化吗?(3)在了解具体事情,收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有关“爸妈的爱情”文章。
        周一学生到校后,班长早早地把同学们写好的文章放在了我的办公桌上。写文章用的本子各式各样的,但都很精美,有很多是为这次活动新买的;我要求写1000字左右,大部分同学远远超过了这个数;以前老不爱准时交作业的几个同学也都交了;有些学生的本子中还夹着爸妈给我写的短信。

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在文章中写到自己这么大还是第一次为爸妈的爱情而感动。
        读着一篇篇感人的文章,我真为同学们高兴。至少,他们对父母的了解又多了一层;至少,“爱情”的概念在孩子们心目中逐步清晰。这正是教育、引导的好时候。第二天上课,我对同学们说:“我们每个同学的父母都是平凡的,但他们却有着让每个同学都感动的故事。同学们,你们愿意把对父母的这种感动表达出来吗?”班里几乎异口同声:“想!”我接着说:“晚上回家,你们代老师向爸爸妈妈真诚的邀请,请他们本周五参加我们这次活动的总结会吧!”话一落音,教室里已响起了欢呼声!
        准备活动的这个周,同学们好像一下子都成熟多了。每天教室里都扫得干干净净,制作礼品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准备了好多载着无限感激之情的小礼物,文艺演出组的同学找来了学校声乐老师,还多方联系借来了跳舞用的好看的衣服,加班加点的排练……周五转眼到了,活动如期举行。同学们把教室装点得十分漂亮,黑板上用彩笔写的“为爱而感动”五个大字如学生一样幼稚可爱。
        当时的情景,每个同学、每位家长都会永生难忘的。我清晰地记得:班里最调皮、让家长也伤透脑筋的魏梦寒同学向自己的爸妈说完“我以前不争气,对不起你们,我今后一定会让你们高兴的”话后,他父母脸上挂满了泪水;一直内向不说话的张怡含把用彩纸叠成的红心送给爸妈时,她自己红着脸说:“祝你们永远相爱,我永远是你们听话的女儿”;马杰、陈鹏、李小川三位同学表演的小品《爸妈的婚事》让教室里的所有人笑开了怀;柳小明同学的独唱《懂你》博得了阵阵掌声。更让我欣慰的是班长危青作为学生代表作的发言,他说:“我们每个同学都是爸妈的宝贝,我们是他们永远的爱!我们努力吧,用我们的成绩去续写爸妈那朴实的爱情故事吧!”
        活动后,我在班务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有很多的问题,不是学生敏感,而是我们做班主任的没能采取让学生可接受的方法。“爱情”、“早恋”这些不好开展教育的地方,我作了尝试,我的尝试是成功的,给我教育学生方法上的启示是最可贵的:因为爱所以爱,相信学生,他们都是有情感的,相信他们会感动别人,更能感动自己,从而改变自己!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