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红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十六小学 830000
任何一位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学困生这个群体,学校里如果没有学困生,教师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教育中如果没有学困生,教研就缺失了探究的意义。从学困生的身上我们可以思考我们的教育观念行为还需要哪些改变,我们的努力方向还需要做哪些调整。学困生都有自己的特征,对学困生进行准确的分类和清晰的诊断是教师认知和教育学困生的起点,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对症下药,找到有效策略,才能帮助学困生,陪伴学困生成长。
(一)动机不足型----“责任激发”
动机不足型的学生有学习能力,但是不主动思考,不主动学习,导致学业不良。一般情况教师会运用适当的惩罚奖励和创设合作的课堂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外部动机,但是外部学习动机产生的激励效应维持时间较短,它依赖于情境刺激。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感到有兴趣、有信心、有责任时,他们才会为学习付出努力,教师要用适当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内部动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意识,学生也有自己的责任意识,但是有轻和重之分,明确、模糊之分,赋予师傅的身份去激发动机不足型学生的责任意识。在正式的仪式下两对师徒签订师徒协议,在教师对他们的称呼中(“小郭老师”“杜师父”),在教师对他们的及时表扬中,他们的责任意识被激发出来,学习积极性被完全调动了起来。两位师父甚至为了徒弟更好地完成作业,会抓紧时间在学校督促徒弟们写完作业,随时给与指导,其中一位师父在三年级的期中测试中考出了100分的满分。责任心的激发,让他们有了动力和目标,真正的去主动学习。
(二)学习、认知问题型
学习、认知问题型的学困生在思维上,表现为思维过程紊乱,尤其是在概念形成、分类、推理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困难;缺少基本的技能,学习不能找出问题的难点所在,不能列出解答问题的步骤而独立作答,也不能说明自己解答的结果意味着什么。对于这类学困生教师们常会降低对他们的要求,特别是降低对他们思维的要求,忽视对其思维过程和思维习惯的培养,转而通过抄、背、默等机械的方法以加强他们的知识累积。事实上,这些方法常常令学生陷入机械的劳作中,而更加忽略大脑的积极参与和思考,致使其学业更加艰难。要改变学困生的学习状态,教师要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其思维的连接,帮助他们理解知识。
1、“预习法”提前了解新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从古人的经验总结中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做一件事情,如果事前做到心中有数,有所准备,成功的机率会有很大提高。预习对于学困生来说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但是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独立预习可能抓不住重难点,所以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采用预习单的形式来帮助学生预习,预习单里面有相应预习步骤:
(1)设计有关今天新知识的已有知识,1—2题,目的激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后面预习新知做好铺垫。
(2)学生自学完例题,教师针对书中例题的重难点设计有针对性的填空题或选择题。
(3)根据例题中的重难点出示错误解法的1---2题,学生改正,进一步理解例题中的解决方法。
(4)尝试解决新的习题。1—2题。
在有效预习单的帮助之下,他们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跟上教师的思维,课堂上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最后班里出现了其他学生争着问教师要预习单的情况,他们认识到了预习的好处,也主动爱上了预习。
2、“及时操作法”探究新知
很多老师对于学困生的指导法放在了课堂练习时,教师特意去观察学困生的解题过程,发现问题给与及时指导,在他们产生错误前帮助扫除障碍。还有一个最佳时机是在探究新知的动手操作中。让学困生去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每次小组合作交流时,让优秀的孩子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操作必须是学困生来,学困生虽然想不到方法,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在别的学生的讲解中,在直观形象的观察中容易理解新知。
如在教学《面积进率》这一课时,独立思考猜测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在动手操作过来验证猜测,让 “加油班”的7个孩子去摆,去画,去数,其他小组同学看着他操作并及时说自己的想法。在做练习的时候,特别是面积单位的换算和周长单位的换算同时出现时,大部分学困生没有出现混淆的现象,很明确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3、“异中之同法”比较新知
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习本身是一种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学习总是要通过已知的内部认知结构,对输入信息进行整理加工,以一种易与掌握的形式加以储存,也就是说学生能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最有效地旧知识来帮助吸纳新知识,这样新旧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发生积极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导致原有知识结构的不断分化和重新组合,降低了掌握新知识的难度,使学困生容易掌握新知识,。
以往在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 中学困生关于被除数有0或者商有0的题出现混淆现象,0书写位置出错现象较多。
师:比较408÷2= 650÷5= 计算这两个竖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624÷6= 和245÷8= 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时在做练习时也设计了新旧知识的对比950÷5= 740÷5=
师:被除数的末尾都有0,他们计算有什么区别?
通过利用《商中间有0的除法》这个知识点,引起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进行加工转化,从而正确深入全面的掌握关于商有的0的除法,学困生几乎没有书写格式错误现象。
4、“正反对比法”理解新知
反面例证中出现概念形成过程,可以帮助学困生全面了解概念。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一个数学概念在学困生头脑中初步形成之后,如果缺少相应变式的理解,将会是模糊的、不全面的。只有通过正面的强化理解与反面的对比认识的互相沟通,让学生的思维经历从“立”到“破而后立”的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过程,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同时帮助学困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沟通核心概念及其相关概念的联系,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面积》时,当学生明确面积概念之后,设计如下问题
师:你还能找出生活中其他物体的面积吗?能边摸边说吗?你能摸出他的周长吗?
师:谁再来摸一摸笔袋的面积和周长?
师:你还能找出那些物体的面积和周长?能摸一摸,给我们指出来吗?
师: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在摸一摸的过程中,充分体会了周长和面积的不同,区分了周长和面积,在对比的过程中,学生更深一层的理解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并为后面学习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自我效能偏低型
此类型学生对自我能力的信任程度非常低。在性格上,这类学生往往表现为退缩、自卑、孤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好,缺点太多,努力也没有用。他们缺少的是别人给予的鼓励和信任。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的实践告诉人们,学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学习,与教师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对于此类型学生,主要采取两步骤,让学生知道老师对他的信任和期待,第一步教师要注意发现他们的优点或者一点点小进步,然后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改变对自己的认识。第二步在全班形成支持系统,教师偶尔会说:我发现陈颢最近有进步,你们发现没有?引起其他学生对他的关注,鼓励肯定他的进步,他会越来越认可自己,也越来越相信自己。陈灏在课堂上敢表现自己了,平时的测试练习成绩都不低于80分,甚至课后不会的敢请教老师了。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敢于乐于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不同类型的学困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但是不管是对哪种类型学困生,教师都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和期望,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收获成功的愉悦感,真正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精神享受。
参考文献:
吴樱花《遭遇学困生》
谷贤林《学业不良学生的特征、成因与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