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静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丰宁实验小学 068350
摘要:新课程改革理念提出以来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数学计算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教师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制定科学合理的策略,不断提高计算能力的培养效果。但从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现状来看,在计算的过程中大多数小学生会出现计算失误的情况,同时计算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小学生计算失误的原因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数学学科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科目,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只有关注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发现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小学生数学计算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计算失误的原因
一是小学生缺乏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受身心发展规律和思维水平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在数学计算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往往粗心大意,例如在列计算式的过程中,一些学生由于粗心将计算符号写错,这直接导致学生计算失误,也有一些学生书写不够工整,在计算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计算失误的情况。同时,还有一些学生缺乏良好的检查习惯,大多数小学生在计算之后没有进行验算,难以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错误从而导致计算失误。
二是教师缺乏良好的教学方法。大多数教师在长期教学的过程中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往往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导致学生缺少参与的过程,这使得学生缺乏自己的思考,只是机械被动的进行练习无法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这也影响了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要从多个方面出发,一是教师在培养学生习惯的过程中,应当要求学生正确书写,避免字迹潦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更加细致认真,从而避免因粗心大意造成的计算错误,这是培养学生良好计算能力的基础和前提。二是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应当要求学生能够针对所计算的问题进行验算和检查,通过验算检查及时改正自己运算错误的习题,这样才能够使学生不断的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三是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能够运用更多创造性的思维解决数学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提醒学生重视简便运算,通过简便运算使学生能够更加灵活的提高计算能力。
例如在引导学生计算“4+4+4+4”这一道题目时,大多数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习惯性的将4个4相加,虽然这样也能得出答案,但如果学生具备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能够运用创新是为解决问题,便能够将4个4相乘,或者先算前两个4相加,再用算出来的结果加上后两个4相加的结果。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快的进行数学计算,也能够避免学生计算失误。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培养能够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更加契合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理念。
(二)创设灵活的教学情境
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中,如果涉及复杂的问题,学生则难以有效理解,这是数学学科的特点。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数学问题为学生营造灵活而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思考的过程中能够将涉及的数学问题进行简化,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明确问题,从而有效提高计算能力。例如在解决应用题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设相应的数学成绩。以小学数学中的“乘法”相关知识点为例,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一道应用题创设情境:如果班级内的5个学生在在元旦节这一天要相互寄贺卡,那么一共要寄多少张?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在班级内选出5名同学,然后让这5名同学以50张纸代替贺卡,通过相互交换的方式模拟寄贺卡的过程,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直观的进行计算,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问题,从而明确乘法的原理,这样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三)优化作业设计
课后作业是学生进行练习和提高的关键,在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作业内容进行优化,使学生在课后练习的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优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练习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物质生活化的课后练习题,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分析能够发现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中,学生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计算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同时要创设生动灵活的教学情境,还要优化课后作业设计,使学生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小芳.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策略研究[J].好家长,2020(04):199.
[2]李 晔.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J].文理导航,2020(05):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