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婷
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第三小学 陕西 商洛 711500
摘要:阅读与写作是贯通小学语文教学始终的主要项目与内容,也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而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的开展,则应该将重点置于培养兴趣、提升能力、养成习惯等层面,并通过诸多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阅读教学活动的落实与开展,实现对低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但是,就低段学生实际情况而言,由于其在理解能力、知识积淀、生活经验等方面存在显著不足,以致其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依然面临巨大挑战。因此,教师在落实低段语文阅读教学指导时,应以学生实际为基础,加强对教学方式的优化与变革,阅读活动的重构与创新,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拓展,并通过诸多辅助性阅读教学素材与资源的融合与引领,以实现对低段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比较丰富,外沿十分宽泛,其主要涵盖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主要维度,且彼此关联、衔接密切。而随着新课改的深度推进,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落实对低段语文阅读教学变革,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更为重要的是,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与学生认知需要,低段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也逐步由课堂向课外迁移,由理论向实践过渡,其更为注重使学生在丰富体验与深度感知中参与阅读活动,获得认知能力的全面提升与发展需要的充分满足。基于此,教师在落实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低段课堂阅读教学实践时,更应该在创新教法、关注学情、优化措施、拓宽路径上寻求突破,让学生在感知语文之美,体悟语文内涵中实现自身核心素养塑造,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审美情趣,养成良好习惯,激活认知潜能,在属于自己的认知视域内更好提升自己、发展自己。
一、强化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培养,激活学生认知潜能
具备基本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已成为新时代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得以高效开展的必然趋势。同时,语文又是一门基础性交际工具,其教学重点是对于学生应用所学语言与知识表达自身诉求意识的培养,而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辅助性交际、互动、探究活动的开展。因此,教师应该以低段学生的认知特性为基础,通过对课文教学中涉及的一些基本词汇、语段、篇章的解读与分析,使学生形成基本的语感,并能够自主组织语言、应用语言开展交际、分享、互动,在语言应用中感知语文之魅力,体悟语文之价值,使教学导向由学语文向用语文迁移。例如,在开展《日月潭传说》教学时,教师可以以自主阅读为引领,指导学生将自己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生字、生词,难以理解的语句等即时标注,并自主揣摩其在课文中的内涵与意义,随后借助工具书对其开展深度理解,通过对“剪”、“社”、“峻岭”等生字词全面认识,利用其组织语言开展对话,在运用语言表达自身内心诉求中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从不同层面来强化对学生听、说、读、写意识的培育,组织学生以阅读为载体,通过对不同字词、语句的分析,不断丰富自身知识积淀,以切实强化对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培育。
二、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培养,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对于刚开始接触语文学习的低段学生而言,虽然其思维比较活跃,但却有着很强的个性夙愿,其更愿意在自主探索、实践、应用中利用所学语文知识来表达自身的思想的与情感。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对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思辨性、研讨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在彼此协作、互动交流、分享认知中实现思维发展与提升。而且,随着学生在合作互动中自主表达机会的增多,其思维将会更加活跃,对应的想象、联想自会更加丰富,便会于无形之中实现对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合作意识的激发。另外,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探索,并敢于畅所欲言,将自己的思想与认知反馈于课堂教学领域,使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获得切实释放。例如,在开展《村居》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媒介资源为辅助,借助图画、视频等来展示“草长莺飞二月天”的春日美景,让学生们在这些美景的熏陶、感染下,感受其语言文字所传达出来的美妙意境,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三、落实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培养,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现行低段语文教材中所选入的很多课文、活动、图画等都兼具文质优美、内涵丰富的特点。而语文之美既需要学生在深度感知中领悟,又需要一些必要性教学生态的驱动,而只有学生充分融入丰富教学生态,其审美鉴赏与创造方可切实实现。因此,教师应该以教材所涉及的课文、案例、活动、篇章为辅助,营造出鲜活且生动的教学生态,将学生引入其中,使学生的真实且直观的认知体验中诱发思想与情感共鸣,领悟语文的语言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在观察、赏析、分辨获得审美意识与情趣的陶冶,以切实丰富学生的思想与情感。同时,教师还应该适时融入一些辅助性媒介素材与资源,将音乐、图画、视频、微课等融入课堂,将一些抽象的教学内容、知识等直观化呈现,促使学生在多元认知刺激下感知语文之美好,获得审美鉴赏与创造的深度塑造。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对一些描写“美”的课文的解读,组织学生在深度感知、理解、品味中探寻其语言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以实现对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培养。
四、结论
总之,以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为载体,实现对低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塑造,已成为新时代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开展的必然倾向。因此,教师在践行核心素养理念与要求时,应该始终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高效设计出多元、丰富、鲜活、生动的教学活动,制定出详尽、系统、科学、完备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实践中深度落实、贯通始终,以促使低段学生在全方位、多角度、宽泛性引领与刺激下积极投身对语文知识的认知与体验、感知与探索,并将所学语文知识充分应用至生活实践,逐步拓宽自身认知视域。在感知语文之美,提升内在涵养上获得认知迁移,为确保核心素养的培育而提供助力,奠基铺路。
参考文献:
[1]许小红,蒋建春.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能动型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19(24):7-10.
[2]蔡志梅.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9(04):32-33.
[3]孔凤莲.导图式课堂日记,让孩子语文核心素养根深叶茂——有效提问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91-92.
[4]张杨杨.创设灵动课堂,让孩子“乐读”“悦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中),2018(0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