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段语文课堂教学与思维导图的有机结合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4期   作者:李凤丹
[导读] 所谓思维导图,即由某中心主题向四周发散的一种图形思维工具。
        李凤丹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金山谷学校          511400
        摘要:所谓思维导图,即由某中心主题向四周发散的一种图形思维工具。它借助图形及色彩所带来的形象化效果,契合人体大脑的神经元结构,进而起到良好的联想以及记忆效果,因而是一种比较实用且有效的思维和学习工具。近年来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工具走入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十分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的教学活动而言,思维导图更是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各学科纷纷探索思维导图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思维导图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将其与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融合还面临着不少的挑战,研究思维导图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思维导图;语文教学
引言
        思维导图是将相关知识以图像、颜色、符号等形式呈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工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架构,形成知识网络,从而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生学习语言,发展思维。
1.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1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导图,通过对关键词的深入挖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使他们在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提升自身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尤其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由于文章内容较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很难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思路,在阅读结束之后经常会出现不知道文章梗概的情况。然而思维导图可以有效解决学生这一问题,它具有知识可视化的特征,能够将复杂的文章以结构图的形式呈现出来,促使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明确文章的结构脉络,分析文章的中心大意,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1.2利于低年级小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思维导图教学方法注重的是让学生像庖丁解牛那样,先去通过自主阅读和欣赏,探究语文知识的内在规律,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心得体会去反复实践,这样能够使得小学生不仅知道怎么学习语文知识,而且还能够知道为什么这样学习语文知识,真正实现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良好教学效果。随着思维导图教学方法的应用,低年级小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思考越来越深入,经常能够提出一些触及内在规律的问题,可见思维导图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探究语文规律。
2.低年段语文课堂教学与思维导图的有机结合
        2.1引导小学生应用思维导图提高自主总结能力
        思维导图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对于语文教学而言,低年级小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可以应用思维导图来培养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总结能力。

首先,思维导图应用的优势体现在教师的备课环节,利用思维导图把课程的中心主题作为重点呈现出来,备课思路也会更加清晰明了,节省备课的时间。教师在查询各种资料的时候,运用思维导图将教学过程中的疑难点等表现出来有利于更好地完成资料的筛选、整理,以此理清教材的逻辑与知识结构,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教师通过思维导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完善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思维导图的设计要基于两点,一是遵循教学大纲,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明确学生的知识水平,找准学生的兴趣点,以此引导学生勇敢地探索未知的事物,形成对书本知识和世界规律的认识。其次,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确定思维导图的运用,目的是让学生形成自我学习和自主思考的习惯。教师合理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在讲解完本次课程的内容之后,让小学生自主“绘画”,完成本次课程的思维导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整个文章的构造。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自主积极性,还有利于学生回顾整节课的知识,构建良好的知识框架体系。
        2.2应用思维导图讲解学习技巧
        思维导图结构独特、内容丰富,通过活泼、生动的方式展现信息知识,很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变化特点。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时,教师巧妙应用思维导图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通过优美图片、鲜明色彩、动态数字等生成精美的思维导图,很容易就能抓住学生眼球。具体来说,当语文教师讲解“说明文”时,便可以鼓励并指引学生跟随教师脚步列出课文主题内容,围绕课文主题进行细致说明。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先画出一个主题图形,由该主题图形分支出其他图形,进而标注主题特色以及与主题相关的内容阐释。此外,还要灵活应用关键词,借助关键词来完善思维导图。最后,指导学生依据图形讲述课文内容。在学生讲述课文内容之际,教师应细致聆听,在适当之时为学生做出指导。当学生完成课文讲解后,语文教师可以邀请学生相互评价。在这个步骤中,教师需仔细发现学生优点,积极鼓励学生,并向学生传输总结课文的技巧,以此为学生日后学习该类课文打下基础。
        2.3用在写作教学中
        思维导图的突出特点是能够突出重点,这一特点运用在写作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写起来不发生“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情形,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围绕重点进行详细描写,在写的时候尽可能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以活跃的思维形成独特的表达。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传统节日”的习作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将传统节日按照时间顺序以箭头的形式加以呈现: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除夕等,这样的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在选择材料时进行比较,能够从中选择自己最有感觉的传统节日作为写作对象。随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进一步选材,即在选定写作对象后,学生可以在思维导图中画出或写下自己在某个传统节日中的趣事,也可以将过节的过程按照一定的顺序以关键词加以呈现,使人一看就明白了传统节日所讲究的“规矩”,进而懂得传统的意味。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语文基础,结合课本中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到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来,采用多样的方式提升思维导图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增强自身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促使教师顺利完成新课改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紫燕.思维导图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8(34).
[2]梁巧燕.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J].中外交流,2019(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