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导向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初探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4期   作者:黄霞
[导读]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
        黄霞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实验小学         511400
                         
        摘要: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因此,课外阅读在小学阶段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1+x”的导向下进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上进行了系列的探究,总结了“结合经典,日有所诵”、“开放图书馆进行大量阅读”、“依托读书节进行亲子共读”、“结合快乐读书吧进行整本书阅读”、“以主题单元进行阅读检测”等方法。
        关键词:”1+x”   课外阅读   整本书阅读   阅读能力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它关系到一个学生在成长中甚至进入社会以后继续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记忆力优于理解力发展,关注学生最近发展区,利用其强势能力进行语文学习,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这样的科学认识,我在教学中尝试进行 “1+X”导向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实践,其中“1”既指教材内的一篇课文,也指这篇课文的一个典型特征(即主题),“X”是指与这个主题相匹配的若干篇课外文章或整本书。在实践中发现 “1+X”导向下的阅读指导,能有效帮助学生在阅读中丰富知识、培养语感、增强表达力。
        一、结合学校的经典诵读,以课文主题为核心,实现日有所诵
        民国时期的课程标准提出“低年级诗歌宜诵读多”,诗歌最接近于低年级儿童的性情,最接近于 他们天真烂漫的心灵。以“1+X”的方式拓展阅读 经典童谣,童诗和古诗,好处在于:其一,琅琅上口,寓理于文,润物无声,无需教师多讲,学生就能在读中快乐感悟;其二,短小易记,生字频现,对于巩固识,加快自主阅读进程有较大帮助;其三,经典作品,积淀于心,能为学生今后良好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如课文《秋天》是一篇有画面感的儿童小散文,在带着学生感受课文中秋天的美丽画面之余,可拓展阅读“秋天”主题的诗歌。结合学校的“每周一诗”,笔者搜集了系列关于秋天的古诗、散文诗等,如:王维的古诗《山居秋暝》,还有诗歌《秋天早上好》,在每天的晨读时间让学生诵读一首。此类诗歌,乃经典之作,清新灵动,易读易懂,易于学生诵读和积累。而王维的诗,素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美誉,学生在诵读中,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丽画面;民国诗歌,文言与白话融合,既有古典诗歌的意境和韵律,又有现代童谣的活泼与跃动,在诵读中,既感受到诗歌的韵味悠长,又能体会到时光的美好易逝,可谓一举两得。
        二、开放学校图书馆,实现大量阅读
        尽管社会各界都在呼吁阅读的重要性,但在教育压力如此巨大的今天,孩子的阅读问题依然是一个很突出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温儒敏教授曾直言:“中国语文教育最主要的问题是学语文不读书,读书少。”小学阶段的阅读,是孩子人生阅读的起点,对于他们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温儒敏教授强调,阅读重要,读经典同样重要。
        学校图书馆藏有大量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书籍,从低年段的绘本,到中年段诗歌、故事,再到高年段的经典小说等,应有尽有。因此,学校制定了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和借阅规则,每个年级每个班的学生都有相对应的到馆阅读和借阅时间。

这大大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更利于学生们阅读完相关书籍之后的互相交流。
        三、以读书节为依托,倡导亲子阅读
        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就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最好的方式之一。当爸爸妈妈和孩子共读一本书时,很容易会让孩子觉得读书是一件非常快乐事情,进而更愿意自发地去进行阅读。
        学校读书节内容很丰富,每个年级都会以一定的主题,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结合读书节这个活动,我根据教学主题,会荐学生和家长共读相关的书籍,之后,以共读音频、共读体会、共读手抄报等相关形式展示出来,这不但加强了亲子关系的融洽,也更好地达成了“1+x”课外延伸阅读的目标。
        四、结合“快乐读书吧”进行整本书阅读
        温儒敏教授认为,现在的学生读书少,特别是很少读完整的书,而网上阅读也多是碎片化的,弄得学生静不下心来读书。他认为整本书阅读首先就是“养性”,涵养性情,让学生感受读书之美,养好读书的习惯。
        统编版教材编排了“快乐读书吧”,每一册都对应主题单元的教学内容,推荐了相关的阅读书目,这些书目就像我们语文教科书的孪生姐妹,与我们课内的语文学习无缝对接。如果老师能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这些书籍,这无疑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莫大的帮助。
        但要阅读整本书,并让学生大概理解书本的内容,并不容易。考虑到很多推荐书目都是篇幅比较大,内容比较难懂,我在班里开展“师生同读一本”的活动,交流的形式也比较灵活:教师指导阅读;师生同读同一篇章,然后进行交流;读后共谈同一本书;师生共演课本剧;篇章朗读赛等,这就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能使学生的阅读兴趣保持好,并且慢慢地爱上阅读。
        五、以主题单元阅读检测的形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从儿童的阅读发展来讲,目前国际阅读学界通常把阅读发展分成三个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学习如何阅读,解决字词识别和兴趣培养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通过阅读来学习,解决如何读懂文本以获取其中信息的问题;第三个阶段就是通过阅读来实践,开始超越文本本身,超越阅读,让孩子发展合作意识、创造性、批判性等素质。 在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进一步强化习惯和方法的培养和指导,并从三年级开始,增加独立的阅读策略单元,在整个教材中强调小学生的阅读实践,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在阅读活动中获得一些基础的、有用的阅读策略。
        基于以上的理论,在开展“1+x”课外阅读的实践上,我特别注重学生阅读的质量。而阅读的质量,有很大一部分是体现在阅读理解上。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以主题单元阅读的形式来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触摸自然”为主题,让学生展开奇异的想象进行阅读。根据这一主题,我整理了《我听见小提琴的声音》《玫瑰树根》等几篇短小的文章,根据教学目标设置一组阅读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检测。这样的主题单元阅读检测,不但丰富了“1+x”的内涵,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要从语文课堂往课外延伸出去的。而“1+x”阅读正是这样做的。我们要扩展课外阅读的范围,鼓励学生进行基础的积累的同时,也要鼓励他们进行海量的阅读,用经典来滋养他们的生命。
        
        
        【参考文献】
1.殷燕 .“1+x”导向下低年级课内阅读指导策略举隅.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  5
2.梅素静.“1+x”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管见. 新课程研究,2019  1
3.伍新春  深度阅读——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阅读策略的价值与实施
4.伍新春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阅读策略的价值与实施[J] 小学语文2018 9
5.朱岚浅谈新理念下的课外阅读指导[J]现代教学200538-3
6.张莉课外阅读指导新思路[J]小学语文教学2004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