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丽燕
浙江省云和县实验小学 323600
摘要:我国教育始终没有停止过改革创新,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比较生硬,导致许多学生对学习语文并不感兴趣,而语文阅读能力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因此,教师有必要将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以便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阅读课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达到语文教学的教学目的。而思维导图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不但可以提高语文的教学效果,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方面的能力,是值得广大教职人员应用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知识;思维导图
引言
众所周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培养学生读懂文章的能力与方法,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负责将课本当中的文章进行分析讲解学生只负责做笔记及课后背诵,完全是被动学习的状态,没有主动探索知识的动力。阅读能力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亦是教学过程当中较难攻克的难点,可以将思维导图引入到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思维导图教学的意义
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其思维想象能力不足。因此,在阅读的时候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加深其在阅读课文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如何提炼文中的中心思想,这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借助思维导图就可以使学生明确的确定课文的中心思想,阅读的主次轻重也就可以被学生划分出来。由于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并不高,在进行阅读课文时,极易出现精力不集中或者是反感阅读的现象,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调动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阅读上。
二、如何应用思维导图进行语文课堂教学
(一)思维导图在预习当中的作用
课前预习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课前预习当中利用思维导图精确的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将课文的结构进行梳理使预习活动更具目的性;使学生不再做无用功。那么教师在授课时也就比之前更加容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就更加的深刻,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预习之前将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教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来进行预习,例如在学习,小学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这一课的思维导图绘制出来。
从人物性格、课文内容及故事背景三个方面出发绘制出三个分支,在学生进行阅读时,这篇课文的结构就会生动的出现在学生脑海里,提高其对课文的预习效果。
(二)利用思维导图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教授阅读课时会将阅读技巧教授给学生,并且在授课过程当中教师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授课,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当中,学会思维导图的绘制,有助于其以后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自主预习及复习。例如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课《腊八粥》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在进行绘制思维导图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先提问后绘制的教学方式,教师将整个吃腊八粥的过程分几段,一步一步的进行绘制讲解,促使学生学会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教师在布置其他课程的预习作业时,学生就可以自行绘制思维导图进行预习,提高其对阅读内容的分析与掌握能力,从而达到提升阅读能力的教学目的[1]。
(三)思维导图在课后复习当中的作用
不只是预习和课程当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课后复习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一步得将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进行巩固,在课后学生将课文的内容分析之后,绘制思维成导图,按照思维导图梳理出的知识重点及课文中心主题进行复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掌握[2]。
三、思维导图对阅读能力的提升作用
在课程预习和复习过程当中,学生不断的利用思维导图方式进行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在日常阅读过程当中自行绘制思维导图的习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比较困难的,那么通过培养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习惯使学生在阅读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文章进行分析梳理,从而找到文章主旨。提高学生自身阅读的能力[3]。
总结
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语文教学当中的难点,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当中加入思维导图教学的模式,以培养学生自行绘制思维导图能力的方式提高学生在阅读方面的水平。在阅读时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文章进行分析,将文章中的重点与文章主旨找出,降低学生阅读的难度。阅读能力的提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其他科目的知识,因此将思维导图融入到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是有必要推广实施的。
参考文献
[1] 沈佳佳. 广则博,深则慧——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好家长, 2019, 000(059):P.144-144.
[2] 夏雪娟. 绘图学文 个性阅读——小学语文高年段"思维导图"阅读教学模式探究[J]. 新课程导学(九年级下旬), 2018, 000(003):P.91-92.
[3] 牟旋. 学海无涯"图"作舟——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 科学咨询, 2017, 000(017):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