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4期   作者:思琪
[导读]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琪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黎塘镇荷城小学,广西南宁,530409)

        摘要: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锻炼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文章读写能力。学生通过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掌握教师教授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能力,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小学阶段所有学科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使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就显得非常关键,小学语文教师要从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出发,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具有效率的掌握语文知识。本文详细阐述了如何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应用策略
        小学语文的课堂必须具有生命力,做到灵活多样的应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兴趣中掌握语文课上教授的语文知识,从提升学生各项基础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助力。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方法的应用比较僵化,学生对上语文课提不起兴趣,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思维,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方法的应用效率,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会语文知识。
一、有趣的课堂导入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前导入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整个课堂进行定调,让学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高效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助力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策略,从新颖、活泼、趣味性强的课堂导入环节着手,在课堂一开始就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激情,进而为后续教学铺垫良好的教学基础[1]。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和时间赛跑》时,教师可以以配乐的形式给学生描述“一老一少立于江边,极目远眺,这样的情境很容易让我们想到人生的短暂,转眼百年,时间就像是滔滔江水,一去不复返。我们知道太阳落了,有再升的时候,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可是唯一时间我们抓不住,那么在面对时间时,不同的态度,结果会一样吗[2]?”让问题激起学生探究兴趣,学生很容易联系生活实际,回想时间的流失,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并找对学习的“感觉”,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活跃课堂氛围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驾驭课堂,开展教学内容,在有效教学时间的延长、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使课堂气氛得到了改善,使学生在一种温馨活跃的教学氛围中更好的参与到课堂中去。
        比如教学《观潮》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央视对塘江大潮做的直播片段。宽阔的江面、巨大的声响、壮观的大潮、激动的解说,将课文内容直观的展现了出来,让他们在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之余,真切地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确确实实称得上是天下奇观[3]!并且在学完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网上查找阅读一些有关祖国壮丽山河的文章和宣传广告片,使语文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得到开发,并切实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


三、应用小组合作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教学不仅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而且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沉浸在一种轻松、自由、平等、民主和融洽环境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会显著提高。为了又快又好推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教师要结合不同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激发不同小组学生的潜能。同时各个小组可以设有组长、记录员、检察员、汇报员等多个角色,并实行角色定期轮换的制度,以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体验不同角色的机会,同时,这种明确的责任分工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有序开展。
        然后,各个小组成员合理分配后,教师要精心选择两三个富有谈论价值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比如;在学习某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主题思想、核心人物精神特点、课文表达手法等等方面制定问题。这些问题提出和解决都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和客观分析,学生才能获取最佳答案,学生通过交流合作,查阅相关资料,有利于学生提高感悟和发展思维,远比那些填鸭式教学效果好得多。
        除此之外,等分配完学习任务后,各个小组组长要删减那些重复性词汇,科学合理分将任务具体落实到每位学生。当学生迷惑不解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作用,和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鼓励认真学习和主动交流,不断优化,积极进取,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已被纳入《语文课程标准》,并在日常教学中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作为小学教师要认识到综合实践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为学生努力营造真实且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感受秋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反复阅读教材中关于秋天的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欣赏、感受秋天的美丽,体会作者对秋天的情感内涵[4]。然后,让他们说一说在自己的生活中看到的秋天都会发生一种什么样的变化?比如,什么东西走了、什么东西收了?接着,鼓励学生画一画自己印象中的属于“秋天”的色彩,比如,什么红了、什么黄了;也可以安排学生收集与秋天有关的古诗词,并以手抄报、读书笔记等形式记录下来,在同学之间互相传阅、分享交流,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触摸”秋天,在心中形成独具特色的秋天印象,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结束语
        常言道: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论选用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方法,都需要教师拥有敏锐的眼光、灵活的思维,把握课堂教学节奏以及体会学生在教学环节中心理、认知能力的变换状态,促使课堂形成求真、探索、有序、活泼和谐,实现每位学生主动参与、收获知识和体验快乐。
参考文献
[1]芦伟伟.个性化阅读方法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写真地理,2021,(5):306.
[2]李亚静.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新思考浅析[J].魅力中国,2021,(2):249.
[3]邓敏敏.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J].魅力中国,2021,(1):200.
[4]李丽娟.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究[J].读与写,2021,18(2):67.

作者信息:思琪,广西南宁人,广西南宁市宾阳县黎塘镇荷城小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