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庆玲
山西省高平市城南金峰幼儿园 山西 高平 048400
摘要:幼儿时期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习惯的培养、思维方式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引导教学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心理状态,制定灵活多样的引导方法。如案例教学法能够提升幼儿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以信息化教学方式让心理引导教学更加形象生动,能够让幼儿的心理发展朝着积极正确的方向迈进。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析
1 幼儿同伴交往存在的问题
1.1 攻击性行为
有些幼儿在与同龄人的交流中,甚至会带有一些攻击性行为,例如:骂人,踢人,推人,对别人吐口水,争抢玩具,叫别人绰号,故意刁难小朋友等等。在同伴关系中存在这些显而易见的令人不快的行为。如果老师不及时发现和纠正这些行为,幼儿将逐渐形成傲慢、自我、没有礼貌等恶劣习惯,不利于以后的成长。
1.2 孤僻、任性
一些孩子表现出孤僻的性格,不愿意愿意与同龄人互动,不想与同龄人一起玩,不想参加小组活动,对同龄人的交流没有兴趣,存在着冷漠、孤僻、压抑等行为表现。他们缺乏交流的主动性,不善于与人交流,或者有交流的能力,但是没有掌握合适的交流的技巧和方法。常常喜欢一个人在人少的地方呆着,不想让其他人靠近,更加不会去和同伴一起玩游戏。
2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
2.1 通过儿歌教学法,让幼儿心理引导教学更加高效
孩子在幼儿时期不能理解专业的心理知识,因此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让幼儿心理引导教学更加高效,让幼儿参加心理教育活动,逐渐形成健康的心理意识。比如幼儿教师在指导孩子做示范动作时,有的孩子不喜欢听幼儿教师的命令,单独行动。如在饭前请小朋友们去洗手;有的幼儿跑来跑去;有的直接去吃饭……这时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编写“洗手歌”“吃饭歌”,并引导幼儿共同歌唱,增加幼儿在参与这些日常活动过程中的专注力,紧抓幼儿喜欢有趣的事物的心理,以达到幼儿乖乖洗手、按规矩排队的教育效果。同时经过几次生动的卡通式案例教学,如教师穿着“喜羊羊”的衣服带领孩子洗手等,让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2 建立完善家校合作机制
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中,分工不明确、标准不统一是导致家校合作教育功能弱化的主要问题。为了将这一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学校和家庭之间应建立完善的家校合作机制,明确教师和家长的分工,并制定统一的教育管理标准。首先,在家校合作机制中,应对教师和家长的分工进行明确说明。心理教育工作主要涉及交流、引导、管理、构建教育场景等内容,根据功能划分,教师应承担管理、引导和构建教育场景的工作,而家长则主要承担心理交流和引导工作。
根据工作延续视角,家长应将教师提供的教育方法延续到家庭教育中,并主动承担起教师的工作职责。同时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之间也应做好角色分工,如父亲可以承接教师的教育功能,母亲则主要专注于幼儿的生活起居。其次,在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时,教师和家长同样可以借助表格化管理的方式来实现,并针对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共同制定中短、期教育目标。
2.3 营造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
快乐的心情是幼儿婴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幼儿园的一天的教育活动中,做到“师幼如亲人,同伴如朋友”,为孩子们营造了一种温暖,安全,可靠,互助的情感氛围,和谐相处,必须建立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才能使所有教育活动取得成功,并为幼儿培养乐观向上的情绪,儿童的日常活动在游戏中进行。在游戏过程中,加入心理教育可以教孩子们更快领会如何玩耍和分享,体验他人的感受和感觉,并慢慢释放自己。在一日活动中,孩子们可以练习他们的社交技巧,发展他们的社交意识,满足他们的结社需要,并成功地实现他们的教育目标。
2.4 利用合作探究式教育方式,让幼儿的心理指引学习更生活化
幼儿阶段的社交能力培养是提升幼儿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因素,很多幼儿在父母的溺爱下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态,或者喜欢独自行动,形成偏僻的性格。这类幼儿若内心想法不能得到及时的满足,便可能出现难以融入班集体的情况。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合作探究式教育方式,让幼儿的心理指引学习更加生活化。幼儿教师可根据幼儿差异化的心理状态,设计“合作益智小组”活动,让几个幼儿合作完成益智区的小任务,以达到转变幼儿心态的目的。例如,让孩子分工合作进行“过家家”游戏,根据幼儿不同的心理特点,安排不一样的角色,如“爸爸、妈妈、孩子”。让他们在合作游戏中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等品质,改善心理健康。
2.5 帮助幼儿克服情绪危机
特别是当家庭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候,比如:父母离婚、家人去世等,因为孩子的心灵较为脆弱,更容易出现情绪危机,这就需要家长及时的觉察幼儿的情绪,及时的干预。幼儿情绪表现通常比较外显,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但经过与成人的互动过程中,幼儿也学会了情绪掩蔽,也会表现出与情绪体验不一致的行为反应。家长可通过孩子的画画、平常的作业等及时觉察孩子的情绪,妥善处理幼儿的焦虑,消除幼儿的紧张和焦虑,才能积极投入到各种有趣的活动中去。特别是当家人去世后,家人一定要正确处理,不能用诸如“睡觉”“去旅行”等托词去敷衍幼儿,一定要及时告诉幼儿,让幼儿与家长一起承担痛苦,在特定的节日去祭奠亲人,同时帮助幼儿建立新的情感连接,让幼儿平稳的过渡,更有利于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心理引导式的创新教育模式有助于保障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儿歌教学方法,让幼儿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利用信息化教学方式,让幼儿在趣味的视频中进步成长;通过合作式教育方法有效转变幼儿社交心理;通过表演式教学方式,培养幼儿健康心理,一步步塑造幼儿的健康人格。
参考文献:
[1]韩淼.家园合作视域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0(27):24.
[2]徐韦.幼儿园绘画活动促进 幼儿心理健康素质的对策探析[J].安徽教育科研,2020(18):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