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角色游戏中渗透感恩教育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4期   作者:姚志娟
[导读] 感恩是一种文明,是一种传统美德。
        姚志娟

        张家港市飞翔幼儿园  
        摘 要:感恩是一种文明,是一种传统美德。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所以在孩子人生的早期阶段就有意识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进行合理的感恩教育非常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角色游戏是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在幼儿社会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能在角色游戏中让幼儿学会感恩,就将有利于幼儿对感恩定义的理解,使感恩定义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儿童的情感和思想中。
        关键词 :角色游戏 、幼儿、渗透、感恩教育
        幼儿园阶段是幼儿成长与发展的初期阶段,该阶段孩子们正处于朦胧摸索世界的开始,采取合适的引导教育方式 不仅能够让孩子更好地认知世界,更能够让孩子健康、全面的成长。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幼儿在自己最喜欢的角色游戏中学会关爱他人、学会感恩。所以在角色游戏中开展感恩教育 ,有利于潜移默化地将“感恩 情怀”融入幼儿灵魂。
        一、角色游戏中幼儿感恩教育的主要存在问题
        (一)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比较模糊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幼儿感恩教育中的观念虽然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部分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不精准,对课堂的教学效果影响很大.此外,也有一些教师存在一些思维认识误区,认为游戏就应该是小朋友们自己玩,只要没有安全问题,教师就不需要进行管理.甚至把游戏环节看成是放松和休息的时间.况且,游戏与教学活动相比,有许多的环节需要进行完善,因为幼儿是动态的而非静止的,同时对于自身行为的控制能力较差,没有了解所有同学的反应,没有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的课堂表现.这种观察而不思缺乏实际效果,不能及时了解幼儿,调整幼儿的活动.
        (二)游戏环节没有详细的设计和构思
        教师在指导角色游戏活动中,对于游戏环节的设计过程投入不够.例如,在设计医生和病人的感恩游戏中,只是单纯的涉及到患者和医生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将病人家属和病人之间的关系凸显出来,而遗漏了这些关键环节,那么使得幼儿对于医院、患者、家属之间存在的联系没有很好的把握,错失了感恩教育的机会.同时,很多时间教师只是单纯的照本宣科,按照网络中或者之前教学的教案进行练习,并没有结合实际的情况去考虑问题.所以,使得幼儿在游戏环节的收获大打折扣.
        (三)角色游戏没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在幼儿园角色游戏时,教师的指导是游戏环节发挥其真正价值的关键因素,然而教师出现和发言的时间区间把握的不是很好.有些教师喜欢将个人的想法和意志强加给学生,总是按照既定的节奏去把握课程的进度,很难体现出游戏环节的重要性,不利于幼儿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体会画家的角色扮演中,有的教师总是让学生去观察画家的绘画技巧,却不知道讲解一些关于绘画对于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品,让学生很难对画家产生好感,也就无法体会其角色的特殊性.
        二、角色游戏中幼儿感恩教育的优化策略
        (一)创造和谐宽容的游戏环境
        不论是幼儿还是青少年来说,轻松宽容的空间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兴趣的带动下能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因此,教师应该充分的创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幼儿的个人观点表达,给予一定的选择空间,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同时,教师应该对游戏环节中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让大家能够分享自己的感悟,共同加深对于自己的认知,体会情感的交流,在游戏中学会感恩生活.例如,幼儿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少自己购买东西的经历,可以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商家的关系模式.教师可以通过使用一些简单的道具,让幼儿熟悉和了解购物的过程,能够知道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价值,可以具体的了解客观世界.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充当商家的幼儿可以扮演一些卡通形象,更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知道买东西是很高兴的事情,可以和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接触,更好地融入到游戏中.
(二)选择恰当的角色游戏主题
         合理定位和选择角色游戏的主题,能有效激发幼儿潜在的感恩意识(如感恩父母、朋友、亲人等)。现实生活中幼儿感 恩意识缺失是导致其不会感恩的重要因素,幼儿不理解父母的关爱,不体谅老师辛劳。感受不到朋友的关心等是幼儿感恩 意识缺失的重要表现。角色游戏要基于以上方面恰当选择游戏主题 。有针对性地对幼儿开展感恩教育 。例如为了帮助幼儿强化感恩父母的意识 ,可以设计以下角色游戏:邻居家的娃娃生病了,他妈妈不在家。幼儿要暂时担任“娃娃妈妈”的角色照顾生病的娃娃。通过这种“角色互换”的情感体验,幼儿能很快体验到作为妈妈的艰辛和不易,理解母亲伟大和无私的爱。 再如为了帮助幼儿体验老师的辛苦与操劳,同样可以设置一个生活情景 :幼儿园中一个孩子跌倒失声痛哭 ,这时需要幼儿 扮演老师的角色抚慰跌倒孩子 的创伤 ,使他破涕为笑 。当幼儿使尽全身解数也没能使哇哇大哭的同伴止哭时,也许幼儿便很快理解了幼儿教师工作中常人不能想象的艰辛,感恩意识瞬间被激发
        (二)制定合理的游戏规则
        角色游戏是一种有规则的扮演游戏,在幼儿的每一项游戏中,都少不了规则的存在,正是规则让游戏有了玩法、有了方式、幼儿的行为有了制约。为了让感恩教育的浸润更为全面,我们可以从规则方面入手,让幼儿在规则的引导之下,获得对感恩行为的理解。以规则直接呈现出与感恩相关的内容,可以让幼儿在学习规则时了解感恩,在游戏的过程中,熟悉规则、学习感恩,以感恩规则使幼儿融入游戏当中。
        如:在角色游戏区域“花艺园”中,教师与幼儿通过共同制定了游戏的规则,在人员的扮演方面,教师提出了要明确每一个角色的扮演方式,也就是进行角色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们在角色确定的时候,往感恩方面走:“美丽的鲜花要送给谁呢?”“一个爱心花艺园里,花园园长一定要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要给别人送鲜花呢?”一个个问题,慢慢引导幼儿们知道了花艺园里的鲜花是送给自己喜欢的、感激的人,要有爱心的人才 能够成为花艺园园长,接着鲜花小老师、鲜花销售员、鲜花种植(制作)师等等,都需要有爱心、懂得感谢别人的人才能够成为。有了前期的讨论,在制定规则时,幼儿自主想到了:1、会感谢别人、有爱心的人才能成为工作人员;2、在花艺园里要有礼貌、讲卫生、相互帮助;3、把鲜花送给自己喜欢的人。简单的规则和别的区域不一样,但是却呈现出一种独属于感恩之情培养的氛围,在其后的游戏中,幼儿进入到游戏区里时常会与别的孩子讨论:“我要把我的花送给我的妈妈,她帮助我洗衣服,很累。”这是在规则引导之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对他人奉献的关注。
        三、结束语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最基本的品德。《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游戏蕴育着幼儿感恩教育的良好素材。因此,在角色游戏中开展感恩教育,有利于将“感恩情怀”融入幼儿的灵魂,获得品质的提升,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高淮微.教育游戏中游戏任务设计的原则与方法[J].远程教育杂志,2015.3:69-71
        [2]吴亭蓉.游戏为绳,系感恩情怀——在角色游戏中进行幼儿"浸润式"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J].家庭生活指南,2019.12:3.
        [3]洪文秋.我国教育游戏的发展现状及建议[J].业界动态,2017.12:70-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