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破解刚入园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提升难题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4期   作者:唐佳钰
[导读] 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提升是保障其独立生活
        唐佳钰
        张家港市北庄幼儿园    
        摘要: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提升是保障其独立生活,健康成长的基石,与此同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效利用生活资源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将惠及幼儿一生。本文结合陶行知的相关理论,在分析了刚入园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特点的基础上,探究了提升其自我服务能力的路径,希望为幼儿健康成长提供一点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入园;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陶行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3到6岁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有效利用这一阶段从多方面培养儿童的独立能力、自理能力,能更好的帮助其适应社会生活、学会独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小班幼儿刚从家庭生活开始进入到集体生活中,其而身体机能的不断成长以及相应的对于精细操作控制能力的增强,为其拓展自我服务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而生活大课堂为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成长提供了有利条件,教育学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2],若家长和老师能够抓住发展的关键期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引导幼儿独立思考及,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其所形成的良好习惯将伴随其一生,惠及其一生。
一、刚入园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特点
        (一)自我服务效果受活动精细化程度影响
        不同的自我服务活动,如穿衣、叠被子、洗手等精细化存在差异,越精细复杂的活动,幼儿自我服务效果越差。相对而言,洗手、入睡、喝水等自我服务效果最好,穿脱衣物、叠被子等难度更高,效果更差。
        (二)生活与学习自我服务水平均待提高
        小班幼儿由于刚从家庭生活过度到集体生活环境,因为尚未借接触系统学习生活,因此整理书包、削铅笔等学习性自我服务意识较差。同时叠被子、餐具整理等生活自我服务能力尚有较大进步空间。
        (三)男女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存在差异
经过观察发现,女孩的自我服务能力优于男孩。由于男女幼儿的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存在差异,通常情况下,女孩发育略早于男孩[3]。有利于其更为便捷的进行一些较为精细的操作。与此同时,男女性别认知上的差异也具有一定的作用,而且由于家长本身对男孩和女孩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期待值,也导致了男女在不同的领域上各有所长。
二、影响刚入园小班幼儿生活自我服务能力的因素
        (一)幼儿自身因素
        从幼儿自身的角度来看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幼儿身心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三岁到六岁这一阶段的幼儿身心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幼儿的独立性较差。尤其是小班幼儿,身体机能较为稚嫩,特别是在需要精细化处理的问题上比较为细节的生活自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幼儿的身体发展不够健全,在吃饭的时候容易出现不会使用餐具的问题、穿衣服的时候无法顺利的进行穿脱。
        第二,幼儿不适应独立生活,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很多小班的幼儿们之前过得一直是“家长包办”的生活,从早晨醒来的穿衣吃饭到睡前的洗澡脱衣都是由家长一手包办的,幼儿没有很多的机会进行实践,所以就导致了刚读小班的幼儿无法独立完成很多简单的操作。这些幼儿不习惯于自己学习新的生活技能,而是选择求助于教师,存在着很强的依赖心理。


        (二)幼儿家庭因素
        1.家庭结构转变,幼儿更加渴望寻求关注
        近年来国家鼓励人们积极生育二胎,因此很多家庭由原来的三口之家,转变为四口之家。对于部分家中添置二胎的幼儿而言,由于家长难免将精力大部分转移到了更小的二胎身上,所以这类幼儿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失落的情绪,这就导致他们在幼儿园就读期间会更加积极的寻找幼儿教师的关注,以弥补父母关注的不足。这种寻求关注主要表现在幼儿将本来已经掌握的生活技能隐藏,寻求幼儿教师的帮助等。持此之外,这类幼儿也会因为家庭新成员的出生在心理上发生一些改变,认为父母将更多地关注点放在了新成员的身上,自己已经得不到重视、情感上也会变得更加敏感。
        2.养育观念制约,幼儿失去了很多锻炼机会
        由于受到中国长久以来的传统教育的影响,许多的家长并没有将培养幼儿独立性这一教育理念正视起来,总是认为幼儿的年纪太小对幼儿较为宠溺。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发现幼儿园对于培养幼儿独立性所做出的积极努力家长一般并不会很配合,反而会根据家长自身的经验做出相应的反应。例如当幼儿教师对家长提出要培养幼儿独立穿衣、独立吃饭等基本的生活技能时,家长往往会受到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影响或者因为赶时间、省事等原因不配合幼儿园的相关要求,部分甚至我行我素的出和幼儿园的要求相反的举动,这样类似的现象在现如今的社会中十分常见。
三、基于生活元素的刚入园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提升的路径
        (一)树立榜样,让幼儿自我服务意识萌发
        在培养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时,应根据这一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采取幼儿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正处于懵懂探索阶段,他们更容易一些新鲜的事物更感兴趣,那么可以充分利用其这一特点,来逐步的树立自我服务的意识,一是可以借助多媒体、宣传画等,将幼儿自我服务时的精彩瞬间展现到幼儿面前,让幼儿初步对于自我服务产生认知,让他们感受到有能够自我服务的小朋友是十分优秀的,树立一种榜样的概念,产生一种向榜样学习的欲望。二是可以将要将一些小技巧变成一首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如洗脸歌等,让他们不仅学会唱儿歌,也从儿歌里记住如何洗手、如何洗脸等步骤,变成一种条件性反射。
        (二)循序渐进,让幼儿自我服务技能成长
        幼儿从小班到中班再到大班,不仅年龄在随之增长,身体机能也在逐渐地发展、健全。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幼儿身体机能不断完善的这一特点对幼儿进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训练。那么重点针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幼儿的身体机能各方面刚开始发展、还不够完善,这个时候幼儿教师可以简单的教幼儿唱一些儿歌、顺口溜等,帮助幼儿记忆一些基本生活技能的操作要领。以扣扣子为例,幼儿教师针对小班幼儿可以提供大眼,形状较大的扣子作为素材,可以借助玩具布艺为辅助,如给装饰孔雀的尾巴等,让幼儿将一个个的扣子装点到教师提供的孔雀素材上,而待后期幼儿升入中班之后,能力机能更为完善时,在将更为精细的操作过程教给小朋友。幼儿教师只有尊重幼儿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的进行技能训练,这样可以帮助幼儿逐渐掌握一些简单的和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锻炼和培养出幼儿的独立性。
        (三)巩固提升,让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稳固
        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只有在生活的大考场中进行练兵之后才能够逐渐成长为幼儿的基本技能。俗话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的道理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也不是短期可以达到的,这需要从日常生活的小事里着手进行培养,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不仅应该成为幼儿的榜样更应该从实际生活出发,有耐心的从每一件小事里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师可以开发出一些有关于生活技能的小游戏带领幼儿操作,例如用牙齿玩具教给幼儿如何正确的刷牙,用筷子夹大米的方式教给小朋友们如何正确的使用筷子等。家长也要学会适度的放手,多提供一些锻炼机会给自己的孩子,将洗脸、刷牙、穿衣、整理学习用具等工作慢慢的让幼儿独立承担,可以适当的提供援助,但是实践的主体本身还是得由幼儿自己来实现。
        陶行知先生指出“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家长和教师只有真正的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去体验,去实践,才能够更好的掌握自我服务的技能,更好的服务其成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