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静
张家港市北庄幼儿园
【摘要】责任感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基本要素,是社会性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是否能够取得幸福与成功所必备的人格品质。对幼儿来说,责任感在其心理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1]依据《指南》中提出:“经常给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要求他完成并及时给予表扬,培养他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方方面面都蕴藏着培养幼儿责任感的教育契机。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将责任感的培养潜移默化的渗透进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环节。根据本班幼儿发展特点,因材施教,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及策略,从而促进幼儿责任感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责任感;教育资源;策略
儿童责任感并不是天生存在的,而是需要后天去培养的。家庭教育是幼儿品质培养的基础,在这基础上,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中,教师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榜样力量、一日生活、教育活动的组织三大方面入手,培养幼儿责任感的形成和进步,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结合榜样力量,润物细无声
(一)教师的榜样作用
模仿是人类天生的本能,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很容易去模仿成人的行为。由于孩子们还缺乏正确的认知能力,所以好的、坏的行为都会去学习。模仿的敏感程度和相应的吸收能力构成可塑性,儿童在这方面是远远超出我们成人的。因此作为孩子们面前的引导者,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地教孩子如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培养幼儿责任感,首先教师要做的是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语言和行为要有一致性。每天早晨来,教师会向自己的搭班、同事打招呼,小朋友们也会接收到老师充满爱意的“早上好”。时间一久,幼儿通过观察就知道向老师、同伴打招呼是有礼貌的行为,能够感受到温暖,从而强化向他人问好的好习惯。比如一次餐后休息时间,我看到版面上的一张卡片掉下来了。由于那块版面比较高,我借助一张小椅子站了上去。站上去我才发现双面胶没有带,这时我的搭班就十分默契的朝我递上一卷双面胶,并对我说:“小心点贴。”后来当遇到相似情境,老师要做看似有点“危险”的事情时,孩子们会贴心地说道:“老师,小心一点!”甚至孩子还会过来帮老师扶住小椅子。这一温暖的举动让我们倍感欣慰,也体验到了榜样的力量。在一次午睡前的散步活动,我发现了在大操场跑道旁有一些白色的小纸屑。我立马蹲下来开始捡,孩子们看到了,也纷纷过来一起捡。教师的行动引导了幼儿要爱护整理周围的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二)幼儿的榜样作用
幼儿除了把教师当做榜样,周围的同伴也是他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责任感可以分为自我责任感和集体责任感。幼儿自我责任感体现在爱惜自己的身体以及物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愿意整理自己的物品、懂得照顾自己的生活等等。而幼儿的集体责任感则体现在爱护集体物品、乐于参与集体活动、积极解决集体问题、在集体活动中体验乐趣等等。对于幼儿良好的行为表现,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强化幼儿的责任意识和行为。一次区域游戏后,当听到整理音乐时,小朋友们开始收拾自己玩的材料。然然在美工区画画,最先收拾好。她没有立即回到自己的座位,而是像一个小老师一样巡视周围的情况。当她发现娃娃家的东西没人整理,一片乱七八糟的样子,她开始默默整理,分类摆放每一个物品。我在孩子们面前首先表扬了然然帮助娃娃家整理的井井有条,大家都要向她学习。然后重点说明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在哪个区域玩就要整理好那块地方,不能让玩具宝宝迷路。在之后生活中,班里越来越多孩子能够主动地整理图书和玩具了。
同时,[2]教师还要注意激发幼儿对榜样产生敬佩之情,使得他在幼儿心中树立权威,而不使幼儿产生抵触心理。可见,同伴中的榜样是教育幼儿的重要力量。
二、从一日生活入手,随机培养幼儿责任感
(一)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作为教师,我们应当为孩子创设宽松、温暖的环境,搭建平等的沟通桥梁。我们和孩子既是师幼关系,也是亲密的朋友关系。课堂上我们授予孩子们各种知识本领,游戏活动中我们一起快乐的玩耍。孩子有话想表达时,作为聆听者,我们应当蹲下来,眼睛平视幼儿,与他真诚地沟通。这样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在被尊重、被关心,自然萌发出自尊、自信和自爱。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以支持为主,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鼓励幼儿坚持下来,解决问题,引导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尽量让孩子找到自己的价值,懂得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有许多优点和本领。让孩子们体验到自己是被父母、老师、同伴所爱着的,自己是重要的存在,从而产生自信感和责任感。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对任何人和事都有责任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二)角色扮演,争当“小老师”
幼儿对角色扮演是非常感兴趣的,[3]通过模仿、想象、创造性地反应现实生活的游戏。模仿对象主要包括了游戏角色、同伴、教师等。一次美术活动后,我发现盒子里的水彩笔无人收拾,于是我说道:“有小朋友来帮老师收拾水彩笔吗?”孩子们纷纷赶来,一个个都想帮忙。我选择了平日里一个调皮的男孩子,请他帮忙。他整理完之后,笑嘻嘻跑来说:“老师我整理完了!”我给他竖了一个大拇指,并夸他能干。在之后的生活中,他也总积极地来帮助老师和同伴。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闪发光的点,有的小朋友叠被子很整齐,有的做操很有力,有的跳舞很优美……于是我在班级创设了“小老师”的位置,让在一方面能干的小朋友做“小老师”,带领其他小朋友一起做。这样每个小朋友都愿意参与尝试,不仅锻炼了他们自身的表现能力、自理能力,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
(三)家园合作,协调一致
幼儿责任感的培养需要家园配合,在园锻炼的能力也要在家中加以巩固。有的孩子在园内是主动吃饭的光盘小达人,在家中却不愿意自己吃饭,出现挑食偏食现象;有的孩子在园喜欢帮助老师整理,在家中却不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的孩子在园对待老师、同伴很友好、礼貌、谦让,在家中却是不听话的“小霸王”……这样的责任感只是徒有虚表,是片面的,所以家园之间的沟通合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时常把幼儿在园表现反馈给家长,家长也要及时反馈幼儿在家的表现,用相同的规则去要求幼儿,改正不好的习惯。只有家园的双向互动,幼儿才能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努力约束自己的行为,促进责任感的认知。
三、组织各项活动,强化幼儿的责任感
(一)集体教学活动
通过集体教学活动,幼儿会更加直观了解到责任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如《会收纳整理的小能手》、《收拾屋子,明天再说吧!》、《路上有个小土坑》等。幼儿在活动中通过观察、思考,落实到一日生活环节中的点点滴滴,从实践开始,不断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二)值日生制度
马卡连柯认为,帮助别人劳动及人们的相互劳动,能建立人们彼此的正确关系,这种劳动中能培养儿童的独立性、责任心、自我组织能力,并使行动具有目的性。因此劳动教育对幼儿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儿童值日生活动是为班级集体服务的活动,当孩子们在帮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时,会收获到他人的感谢和喜爱,从而感受到集体的归属感。通过锻炼,也能提高自己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
[2]苏艳菠.榜样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与应用[J].考试周刊.2015,(60)
[3]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J].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