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利敏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柳林镇中心小学 636086
摘要: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主要就是因为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为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也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教师要找到正确的课堂教学工作开展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以达到最佳的教育目的。本文基于传统教学工作背景,重点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提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课堂中具体的培养策略,希望能真正发挥出教育本身所具有的优势,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语文 ;小学生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1思维能力的内涵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在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之后被小学学校所广泛关注的,旨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通过“授之以渔”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使自身的能力更加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价值,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国外著名学者布卢姆提出了教育的六个目标,即教育的六个等级 :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并对其进行划分,将前三者知识、领会和运用,划分为低级思维能力,而高级思维能力主要为后三者,即分析、综合、评价,这六个等级由低到高代表思维能力的六个梯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即是促进学生分析问题、逻辑推理以及问题判断的能力。并且在近年来,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中,学生的创新决策、团队协作以及自我管理等能力再次被纳入思维能力的范围,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奠基。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循环往复,并且需要长期坚持,需要在小学思维培养的开始阶段加以重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而这项能力在当今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
2培养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
2.1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促进学生在语文中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语文的教学工作中,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需要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采取合理的措施,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通过语文学习,提升自身的能力,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养成。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引入先进教学设施,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在课堂中引入新元素,促进教学方式和课堂内容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趣促学,带动学生的语文学习。鼓励学生学习上的创新,加强语文内容的创作能力,实现自身水平的提高。例如,在作文的教学工作中,鼓励学生加强观察,不断发现新事物,并且进行记录,创新写作素材,以不同的视角,进行文字表达,使学生的写作具有独特性。
2.2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养成问问题的习惯,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判断,分析学生学习的阶段和学习的能力,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式。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并且启发学生能够多角度思考问题,实现对问题的举一反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全方位地对问题进行理解、掌握,能够将问题中的理论知识活学活用,与生活实践巧妙结合。
语文知识的学习与数学不同,没有严格的标准,在同篇文章的学习中,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不受文章的局限,能够采取多种方式对文章进行了解,更大程度地挖掘出文章的价值,获取文章的深层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学习的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转变学生的思维模式,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其批判思维的能力。在课堂中,针对学生对教师授课内容所提出的质疑,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促进学生养成问题意识,让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问题,形成自身独立的见解,并且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增加其解决问题的动力,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实现对思维能力的培养。但与此同时,当学生出现学习困难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先进行自身探讨,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在学生所解问题未得到有效进展时再对其进行协助,促进问题的解决。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可以大胆地发挥自身的能力,促进自我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提问,促进学生对文章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在学生提问时,教师应采取认真对待、及时肯定和正确引导的方式,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不断强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在学习中树立主人翁的意识。
2.4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
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是语文课程中学习的关键能力,在语文中具有深层含义,其丰富的内容需要学生进行缜密的分析。探讨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思想内容,需要增强学生的逻辑能力。在语文学习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促进学生对文章的分析,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以思维导图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身的感悟,让学生形成独特的见解。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对文章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促进学生逻辑水平的提高,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2.5注重发散思维训练
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在小学阶段,由于小学生学习经验以及认知能力的缺乏,导致学生无法形成较高的思维品质,对事物的判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这一时期,如果放松对其的思维训练,将会使学生产生固有印象,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阻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能力,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自身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渠道,对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具有直观的作用。本文主要根据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结合小学生的特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批判思维能力,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以此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李玉芳 . 探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J]. 学周刊,2020,(8).
[2] 张缩影 . 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J]. 名师在线,2020,(7).
[3] 戴正兴 . 殷鉴历史,展望未来——2019 年小学语文教学研究重点聚焦 [J]. 语文教学通讯,2020,(3).
[4] 戴正兴 . 深度解读 精准施教——统编语文教材教学研究的热点与重点综述 [J]. 辽宁教育,2020,(3).
[5] 程国元 .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 学周刊,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