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震
(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小学 北京海淀 100044)
摘 要 数学表达能力通过训练学生的逻辑、概括和演绎能力,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因此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以数学表达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可以通过情景创设、不断训练和变式比较等方法,切实高效的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 表达能力 数学思维 情景创设 数学教学
表达能力是衡量一名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而数学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严密的逻辑性和环环相扣的演绎性等特点,这些对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是由很好的培养和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真正理解相关的数学术语,逐步提高其掌握和运用的程度,力求使学生的数学表达做到规范、科学和严谨,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家长甚至教师都没有意识到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的作用。人们往往认为语言能力是语文知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和数学是没有直接联系的,而常常忽略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但真正的数学学习要知识与能力并重。
第一,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学生数学基本能力,也是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在数学课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体现数学能力的基础,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第二,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更加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学科本身既包括数学符号、公式等学科知识,也通过准确的数学语言来给学生呈现这此知识,所以掌握准确的语言表达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项基本功,是学生深化数学学科理解的工具。
第三,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数学学习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其表现出来的就是学生用精准语言的描述,而数学语言对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能使学生的数学能力有进一步的提升,最终有利于数学能力的提高。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几个切入点
我们应该明确,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第一,从直观认知入手。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般是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直观感知,对于基本的数学语言也就是术语,必须让学生彻底明自,这样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对于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第二,从教师的示范入手。小学数学学习中,教师的影响非常大,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精准数学语言的应用,给学生准确的引导,这样学生也能够在这方面逐渐提升。第三,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入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所以必须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多此耐心,允许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认识,允许学生犯错,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鼓励其敢于尝试,在实践中逐步进步。
三、培养小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几种模式
第一,多创设情境。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亲历知识的来龙去脉。第二,多加强训练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给学生创造说的条件,需要学生说的,教师绝不代替;多给学生留下交流的空间,需要学生探讨的,教师绝不灌输;多给学生发表观点的机会,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的。教师还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运用几种常见的语言训练方法,对学生加强训练。第三,多提供变式比较,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应该在学生初步感知或刚接触数学知识后,除向学生特别强调术语中的重点字词外,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变式训练,使学生的思维经多次碰撞后,更为准确地把握知识的内涵,从而加深对数学语言的理解。
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教师要在思想上重视,并运用灵活有效的方法。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可以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看成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认真地去完成,树立学生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其听说能力、这样学生才会有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