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策略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4期   作者:李柱威
[导读] 现代化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早已推行多时
        李柱威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陈涌小学      511400
        摘要:现代化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早已推行多时,从具体实践来看有着不错的效果,尤其是降低学生知识理解难度与突破教学重难点方面表现极佳。而数学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关键学科,在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都会用到相关知识,因此为了提高教学实效性,教师应当重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通过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教学形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助力学生思维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融合
引言
        信息技术现已在小学校园里得到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将之应用到日常教学中,极大地提升了课堂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小学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进行深度融合,可以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小学生的逻辑思维,使数学课堂更高效,小学生学习更有动力。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解决数学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数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时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如过度重视课件教学,忽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照抄照搬优质课件等,需要引起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
1.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要避免的误区
        1.1重视现代手段,忽视传统教法
        有些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对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理解不深刻,所以在组织课堂时会过度重视现代化手段,无论是否需要使用,这就造成了数学课堂混乱,明明需要小学生安安静静地记录和运算时,却播放无关紧要的课件,小学生的注意力被转移,数学教学事倍功半。有些数学教师为了迎合学校新课改的要求,又不愿意浪费精力去制作电子课件,就从网络上下载优秀课件,不加修改地直接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课件中的知识与实际教学存在偏差,导致小学生学习的时候思维混乱。数学教学课件需要结合实际,切不可完全挪用网络上的资源,给小学生带来压力。还有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只顾运用信息技术,没有注意到传统教学方法已被摒弃,将全部教材内容都制作成课件,上课时不再书写板书,只要求小学生观看课件,致使小学生的主体性缺失。
        1.2软硬件条件待改善
        许多学校所处地区在乡镇,受到条件的限制,没有办法使这些设备技术的应用建立在教育教学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并且教师所掌握的信息化技术都还停留于班班通的电子白板上,这就在一定意义上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工作的融合形成了一定的约束。长期以来,因为在技术应用方面没有专业的教师做指导,很多教师在技术手段应用过程中丧失了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的信心。


2.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的有效措施
        2.1创设信息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依托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发挥信息技术能够直观生动地呈现知识这一优势,创设与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信息情境,能将学生带入数学学习的信息世界中,从而引发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载体,教师要根据数学知识的具体特点,灵活地选择创设合适的信息情境作为切入点,并且尽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体系入手,以避免信息情境内容脱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创设信息情境能更好地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启迪学生数学学习思维,因此,教师应善于根据不同课堂环节特定的教学需求,把握信息情境的创设时机。例如,在“小熊购物”一课教学中,教材用生动的插图展现了小熊购物时出现的两种不同的综合列式方法,与小学生兴趣取向和生活认知都紧密相连。教师可以直接从教材编排内容入手,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展示小熊购物的生活场景,再让学生根据情境内容自主列出相应的混合运算算式。有了信息情境的辅助,学生课堂观察和思考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在简单的思考和交流后,研究出乘法放前面、乘法放后面两种不同的列式方法。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自主学习成果,顺势进行混合运算的意义和运算顺序等主要知识的讲解,从而顺利过渡到新知的演绎环节中。
        2.2融合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从传统教学效果来看,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且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再加上教师教学内容多局限于教材,所以课堂教学质量很难有效提升。而随着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各种教学软件被开发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同样可以利用教学软件去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比如在线教学平台、微课平台等等[2]。比如,教师在教学“三角形”相关知识时,教师便可提前将课堂上要讲的三角形的概念、分类、性质等基础知识制作成微课视频,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提前观看,并且完成其中的测试题。而教师根据学生的微课观看记录与测试题的答题情况,便能大概知晓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而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优化。如果多数学生对三角形的分类掌握不清,那么在课堂教学中便要着重讲解,在目的性、针对性更强的教学方案实施下,课堂教学质量会有明显提升。
        2.3拓宽数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还要注重课外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广泛性和全面性,为小学生搜集数学学习资源,给小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讲解,带领小学生参加数学实践活动,从而真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教师把握契机,为小学生播放数学家的纪录片,将数学家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坚毅的人生态度传递给学生,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价值观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不仅能够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手段,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助力他们突破知识重难点。可见,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是时代变化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一方面需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学的积极推动作用,在教学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巧妙渗透;另一方面也要了解信息技术扮演的是教学辅助角色,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式。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定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确保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易荷花.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02):212-213.
[2]白玉香.浅析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2):124-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