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珊珊
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 336000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目前我国教育领域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建构提出了多方面要求,为不同阶段各学科的教育提供了指导。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是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改革思路。基于此,以下对基于小组合作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引言
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对数学学科教学有积极作用。尽管许多教师已经认识到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性,并将其运用到日常教学中,但是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要转变数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一、评价指导
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的建构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在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运用中,教师应强调教学评价的多重功能,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促使学生个体、学习小组以及教师不断反思改进,在教学过程中优化合作学习效果。在教学评价中,教师注重不同主体意见的表达:第一,自我自评,即学生参照课程目标和学习标准,对自己在小组合作以及整个课堂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自我评价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调整、自我完善、不断提高的过程。第二,组内互评,小组成员之间在讨论、探究中能够对彼此的表现形成印象,因此,对他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发言权。在数学教学中每完成一项任务,教师都应该组织组内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现在合作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并作为本组不断改进的依据。第三,组际互评,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合作小组集体做出合理的评价,针对各组学习成果、小组整体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进行分析,并根据投票评分等方式设置最佳沟通配合默契、共同进步、集体智慧等不同的奖项,各个小组在彼此的激励中提升集体荣誉感,形成更加强烈的合作意识。第四,教师评价,即教师应结合数学学习过程与结果,对学生个人表现、合作状况、合作效果进行评价,形成质化与量化分析,作为学生个体调整自我,各学习小组不断优化学习过程的重要依据。当然,教师评价应该与之前的不同评价意见进行综合,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形成整体评价,以提高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效率。
二、学会制订良好的评判标准,对于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作出正确判定
学生整个的学习过程总体来说是枯燥的,尽管采取了小组教学的形式,但是仅仅有了好的方法还是不够的,学习生活中还是需要有一些催化剂,帮助学生在烦琐的学习中寻找快乐。而成就感往往是作为学生学习最有效的“催化剂”而存在。成年人的世界里都需要被肯定,更何况是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把握住机会,对于学生取得的小小成绩适当表扬或者奖励一下,这会让学生对于自己的付出有一种被肯定的自豪,今后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慢慢增长自信。初中数学的知识是相对比较繁杂的,学生很容易遗忘,久而久之,学习信心也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学生制订相应的奖励标准,例如,对于每次测试都设有基础、进阶、拔尖几个等级,每个小组在测试后都会有一个平均分,然后根据分数高低颁发对应的基础奖、进阶奖、优秀奖,这样学生学习的动力会大大提升,学习激情也随之被激发出来,好胜心强的小组更是会齐心协力把成绩提升上去,大部分学生对于在努力过后取得奖项是十分兴奋的,对于学习的热情也会加大。
三、设计小组互动内容体现合作意义
刚组建小组,组内成员难免有些不熟悉,小组成员的相互熟悉应该由教师引导,并且课后也应该积极沟通.因此,数学教师要运用教学课堂,在课堂中多构建交流和互动的机会,以此增进合作小组中的感情,加强彼此之间的认识.以数学问题为课堂导入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是给予交流空间最好的方式,科学有效的问题也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纽带,贯穿着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有一个问题来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更好地表达出来,然后其他同学根据这位成员的表达去了解这位成员在思考数学问题时,有什么样的特点,并且对今后的合作形式进行思考,尽可能找到小组成员都比较舒服的相处模式,在和谐的环境下进行问题的讨论更容易得出优质的结果.通过提问能激发优等生的解题欲望,每一个小组的设置都会有组长,组长需要在小组的问题讨论过程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要首先表示自己的观点,而其他的成员也会受组长的影响,进而也积极加入思考问题当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学生数学素质和综合水平的提升。教师要充分重视合作学习模式,积极挖掘教材中可探讨的知识,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在课堂中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展开学习,筑固学生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热情。
参考文献
[1]陆建阳.小组合作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11):58.
[2]丁勇明.基于高效课堂背景下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1):82-83.
[3]单凌云.以合作探究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理科考试研究,2019,27(20):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