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福应
中阳县金罗镇道棠小学校 山西省吕梁市 033402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但是却往往是教学过程中最为明显的难点。这一方面是因为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教师教学的方式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所以要实现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就必须关注学生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化;构建
一、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发展现状
学好数学不仅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涯十分重要,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和未来的发展也有着十分明显的积极意义。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因素。首先就是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缺乏兴趣,甚至于逐步出现畏难和逃避的心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率。其次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方面存在欠缺和不足。过分依赖被动式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在数学课堂上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自然也就影响了最终的教学效率。基于这些因素和问题的存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也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培养兴趣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意义
兴趣对于教学的重要作用一直以来都是十分明确的,也被大多数教师所熟知。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往往没有以兴趣为导向开展教学。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有关于兴趣化教学的概念和方向也逐渐进入教师的视线中。在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兴趣化课堂,重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以兴趣为导向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与学生的主动学习模式相伴随而存在的。所以开展兴趣化的教学也必然能够强化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小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也能够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积极的辅助作用。另一方面,兴趣化的课堂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为主要目的,也是学生坚持长时间专注学习的最大动力。所以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率必然能够得到提升,从而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综合来看,构建小学数学的兴趣化课堂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发展来说都十分有利,也有其必要性。
三、构建小学数学兴趣化课堂的策略
(一)利用课前导入调动学习兴趣
前导入的目的就在于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引导学生建立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关联并且迅速地进入到课堂学习的状态中。对于小学的数学教学来说,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复杂性,以及小学生天然缺乏自控能力与自我引导意识的情况下,增强课前导入环节的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是实现小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最主要方式。而在课前导入的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无外乎组织趣味性的活动,在迎合小学生趣味并结合教学内容的情况下确定活动形式这一个方法。更为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游戏或者是情境创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导入,从而起到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这一目的。
以“认识立体图形”这一部分内容为例来进行这种课前导入方式的具体介绍。在进行相关的学习之前,小学生对于立体图形还缺乏明确的认知,所以很多学生并没有很清晰的立体图形的概念。
在学习这一部分的内容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观察活动,讨论在教室内有多少种图形,这些图形又有哪些代表性的物品。在完成这一部分的交流和讨论之后,教师就可以通过板书或者是课件的方式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进行混杂展示,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连连看分类的游戏,通过认识这些途径的内在规律来对图形进行分类。通过这样的游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主要区别,并且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这种需要学生参与其中的游戏教学活动能够让小学生更快地集中自身的注意力,更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也更有利于逐步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
(二)创新教学过程增强课堂趣味
构建小学数学的兴趣化课堂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在引导和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前提下开展课堂的教学活动。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最关键的因素在于趣,也就是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只有实现数学课堂上的趣味教学才能够真正做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对于小学的数学教学课堂来说实现趣味教学主要需要教师从两个方向出发,即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模式。教学语言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要以幽默的语言来进行教学。尤其是对于较为理论性的数学知识来说,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更是要灵活运用比喻、类比等等修辞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内容与现实生活情境的关联,从而让小学生更迅速更容易地理解知识内容。而学生只有在迅速理解数学内容,没有较多困难的情况下才能够激发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
而从教学的方式方法这一方面来说,主要指的是教师在数学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来进行的。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兴趣的养成自然是无从谈起。所以要实现课堂的趣味教学,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就要转变课堂教学的模式,实现小学生的主动式学习。要体现小学生的主动学习状态,主要可以通过主题探究、小组合作等模式来实现。这种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课堂学习的主题和要求,学生以个人或者是小组的形式来完成教学内容,实现自主学习。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是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的,所以学生能够体会到较大的自主性,也更容易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所以这样的课堂模式也更容易实现兴趣化课堂的构建。
(三)构建和谐关系创设课堂氛围
在小学数学的趣味化课堂的构建过程中,除了要关注教学活动和方式这一外在条件的改变和创新之外,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和环境也是提升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而教学氛围的创设除了依赖教学手段之外更多地体现在课堂上交流关系的建立,主要涵盖了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和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关系的构建。首先从学生之间的关系来看,要实现和谐关系的建立需要先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出发。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缺乏对学生学习态度和班级关系的关注和重视,教师很少会将课堂氛围与学生关系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参考因素。同时因为考试是学生唯一的考核手段,所以学生彼此之间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竞争对手的关系。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状态还处在发展发育的阶段并不成熟,所以很容易出现无法正确处理这种同学间的竞争关系而影响日常的交友甚至生活的情况。在这种环境之下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很难建立的。所以,教师要想转变这种状态,就需要重点关注学生关系和教学环境的创设问题。
参考文献
[1] 杜鹃.小学数学趣味化课堂的构建策略探讨[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7(17).
[2] 田春雨.小学数学课堂趣味化的构建策略[J].新一代(下半月),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