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课堂的师生双边活动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4期   作者:易丽琴
[导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两者之间的相互统一
        易丽琴
        梅州市平远县实验小学    514600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两者之间的相互统一。这种统一的形式多以互动为主,并使教学生态均衡稳定地进行发展。而生态均衡发展其实就是指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是新课程标准赋予课堂的新意义,为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创新。同时,在实施教学时也要注重以学生为核心,为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课标视域;小学数学;师生互动;
        互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来讲就是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出现互动,不仅有助于调节课堂氛围,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可以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对于课堂教学方面提出了新标准和新要求。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此外,将之前的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进行转变;从之前的教授学生知识,向教学生学习转变;从之前的注重结果,向重视结果和过程进行转变等。这样既能快速完成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也能增进师生之间的紧密联系。
一、筛选科学合理教学策略
        前苏联教育学家斯严尔曾经提出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样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时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分析与理解。此外,教师还应当顺应时代发展新方向,及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与之相应的问题,并确保问题理解的深度。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要重视实践教学[1]。而后,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准确把握学生的兴奋点,以此来调动课堂氛围。最后,教师之间也要进行互动交流,充分将不同风格的教学方式都落到实处。所以,教师在具体教学时也要增强与其他教师的互动交流,在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要使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教学方式与风格。
        比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这节知识时,先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以生活中的物品为实例。引导学生通过实物感知的方式,来对长方体进行认识。而后,我在黑板上出示长方体的一面,并在讲解中将封闭的图形进行展开。当学生对长方体的面有初步认识的时候,再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向学生进行新知讲解。在教学这节知识时将之前按照教材提纲式的讲解方式进行调整。这样既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也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将互动教学任务落到实处。
二、构建良好和谐师生关系
        有人说:环境造就人,气氛熏陶人。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做到气氛和谐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对于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起影响作用。

而在小学课堂中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首先,教师需要亲近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并融洽之前的关系;其次,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之前处于主动地位的情况进行调整与改善,要尽量避免教师行为会影响师生关系发展的方向和速度。所以,教师要及时摒弃之前传统灌输式教学理念,要将改善师生关系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位置。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要着眼于学生会学,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如: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做“售货员”和“顾客”,扮演去购物的情景。学生经过合作交流,在算钱、付钱、找零钱的过程中对人民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教”使学生“学”到了有价值的东西,使课堂成了一个和谐的教学共同体。这样的教学,学生既不乏味,又学到了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三、设置提问激发学生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恰当合理提问不仅是数学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也是良好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在大部分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时都会采用提问的方式来进行展现。但是,由于出现的各种因素,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有些问题需要调整。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性质》这一节知识时,为了及时了解到学生对本节知识的了解情况。教师提问: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的性质是什么?当学生回答过后,教师可以参照学生的回答了解到实际掌握情况。虽然,教师提出与本节知识相对应的问题,但是实际应用后并不能将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激发,也缺乏思考价值。根据大部分教师的提问形式分析来看,在具体提问过程中应当从以下几方面为着手点:
        首先,教师应当以学生最近发展区为核心筛选出恰当合理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内容也要根据现阶段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思维能力为基准进行设置。将问题设置为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形象到抽象等,这样既可以将本节知识的本质与核心进行凸显,也有助于增多学生的探索分析与思考。
        其次,教师的提问方式也不能过于单一要注重多角度、多样性等。可将问题设置为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多种方式,这样不仅可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程度,也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在具体提问过程中,提问也可以选择师生互动对答、生生互答等方式[2]。而后,教师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学生点拨提炼。此外,学生也可对教师进行提问,这样有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对提升学生的思维主动性有所帮助。
        最后,教师设置的问题还要具有发展性作用,以此来有效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课堂互动空间。设置科学合理的问题,不仅有助于把帮助学生拓宽解决策略、思考方向、实操方法等。同时也有助于拓宽师生互动的空间,增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视域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的核心宗旨,是引导教师和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只有让教师和学生充分动起来,才能将数学课堂的本质意义进行凸显,并帮助学生获得最大的收获。与此同时,教师也是较大的受益者,既有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也能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关注每位学生,时刻关注学生情绪和学习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将师生关系均衡平稳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何秀宝.试析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0,000(001):P.76-76.
[2]郑娟娟.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提升教学效率[J].新一代:理论版,2020, 000(010):P.179-1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