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研组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浅探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4期   作者:潘瑞兰
[导读] 新课标的实施呼唤教师群体智慧的凝结,而传统的教研组管理
        潘瑞兰
        浦江县七里中心小学  浙江省   浦江县   322200  

 

        【摘要】 新课标的实施呼唤教师群体智慧的凝结,而传统的教研组管理与建设出现了工作形式、竞争机制、反馈机制及校本研究等方面的一些缺陷和不足,无法满足广大基层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切实转变教研方式,实施有效管理,推进有效教学,构建和谐的教育教学平台。教研组是同伴之间探讨教学问题、提高执教能力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基地。分析当下学校教研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思路,对促进学校科学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课标      教研组      问题      对策

        教研组是学校工作的前沿阵地,是教改与教研的基础性组织。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研组的管理与建设需要适应教学改革提出的新要求,积极促进自身各方面的转变,统筹兼顾,从而发挥数学教研组的管理与建设的整体优势与作用。但从调研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学校在数学教研组建设中。教研组织行政化、教研功能单一化、教研活动形式化、教研成果功利化。因而教研组所起到的最大作用是教学管理和上情下达,教研组建设也只能随波逐流,自我陶醉,而对教师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的提高作用微乎其微。分析当下学校教研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思路,对促进学校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除却形式浮云,构建多元模式。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流于形式的状况较为严重。通常学期初,学校教研组会拟定一份详细的教研活动计划,但大部分数学教研组的活动单一的为:1、分年级组进行集体备课;2、每周指定一位教师上一堂数学教研课;3、集体听课、评课。教研活动虽然正常开展了,但这样单一的集体数学教研活动也往往是由学校统一指定,多数教师只是随便聊聊,或是就某一问题谈谈看法。到学期末,每人写一篇教研心得和听课笔记一起上交,一学期的教研活动就此划上了句号。
        对策建议:
        针对学校数学教研组工作的形式化、单一化的问题。数学教研组的组织者首先需要的是勇气和智慧,找准问题的结症所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胆尝试,改革教研组活动形式。通过一定的借鉴与学习,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活动,是研课、磨课的好形式。让教研组同课异构形成常态化、主体化,在求异求同中共同发展。教研组还应主动与外校同学科教师协作教研,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究。
        2.网络教研。
        随着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教研活动应孕而生。学校教研活动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依托网络搭建新的教研平台,突破传统数学教研组建设的瓶颈。打破时空、人际心理、资源共享的限制,由学校数学教研组牵线让一线教师与教研员,学科专家零距离的交流。
        二、转化校本缺失,提高科研意识。
        在这些年的实践调查中,不难发现中小学教研组工作一直存在着千篇一律、按部就班的缺陷,他们在实际的调查、总结报告中反映的往往是些过时的教学问题和矛盾,并没有保持新课程改革的高度热情,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激发教师的“示范”作用,挖掘出自身所在学校的校本资源,转化为实际的校本课题研究,从而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发展。


        对策建议:
        校本是学校数学教研组建设的关键环节。数学教研组建设的好坏在相当程度上关系到学校数学教学工作的好坏,关系到一个学校校本教研水平和质量。那么,数学教研组应该如何做到实施有效的校本教研。
        1.提高教师科研意识。
        科研意识是教师在问题意识的基础上,准备通过科学研究的方法来分析、解决教学实践中提炼的“问题”的意愿和动机。让教师具有较为强烈的研究意识,甚至将科研看作一种生活方式,那么教师就可能从备课、上课、改作等教学常态中发现研究的课题,针对这些校本科研资源,数学教研组应及时收集,组织教师讨论研究,成立研究小组,让每位教师参与其中,感受科研实效,从而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如此学校校本科研水平和质量也将高歌猛进。
        2.提高教师团队研究意识。
        提高校本教研水平,数学教研组要通过举办各种课型的讲评活动,调动教师的教研积极性,活跃学校的教研气氛。在此基础上,数学教研组要有更深层次的课题驱动力。对于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有一些教师自己可以解决,或在他人的协助下解决,但有些问题却要教师长期追踪,集体研究,这样的问题就应当把它提取出来,作为课题,组织教师有计划、分步骤、有策略地去研究、去解决。既要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及注重新教师的培养,又要关注教师队伍的学习和科研,发挥教研组是校本课程开发和使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
        三、消除教师自满,营造良好氛围。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在平时的学科教学中,许多教师仅仅满足于原有的学科专业知识,已完全不能胜新课程环境下教师的需要。走进教室 ,走近学生的时候,许多教师有一种“敷衍塞责”之嫌。而在数学教研组的活动中组织者并未意识到为教师创造学习氛围的重要性。
        对策建议:
        心理学家常说“知情意行”知为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数学教研组建设策略也是这样。学习,并快乐的学习之。数学教研组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具体可采取这样一些措施:
        1.提出一些可行性指标,督促教师完成。如要求每位教师在一学年中,研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或业务书籍,写出一篇好的教研论文,听一次或几次学术讲座报告,参加一次教学观摩交流活动,参与一项科研课题研究,等等。
        2.在教研组内介绍一些好的图书杂志书目、好的网站文章,动员教师去购买或借阅学习;通过校园网建立教研组的网上图书馆,方便教师的学习和查阅,使学习资料的使用更具便捷性、时效性。
        3.创设适宜的工作环境,促使教师自觉地进行学习、交流。如组织教师参加科研课题研究,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参加学校课改实验的研究,参加校际公开课等等。
        教研组内的教研活动是适合基层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一种形式,是教师自己的研究,“搞实实在在的教研”已成为老师们的共同心声。面对教研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不能畏惧,而是要不断地求索着、践行着。尽管问题仍然很多,但我们依然要风雨兼程;尽管解决问题的策略还不够完善,但我们仍然要有足够的信心和毅力。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牟映雪.教研组协作文化构建与教师专业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06,(9)
[3]刘泽平.教研组工作的组织与管理[J].教学与管理,2004,(1)
[4]朱宁波.张萍.校本教研中的教师同伴互助[J].教育科学,2005,(5)
个人介绍:潘瑞兰,出生日期:1988年2月,女,汉族,浙江浦江人,职称:一级教师,学历:本科,专业方向:小学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