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班级中的“柔化管理”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4期   作者:徐斌
[导读] 在我们以前的班级管理中,很多老师都会忽视
        徐斌
        江苏省张家港市徐市小学  
        在我们以前的班级管理中,很多老师都会忽视——学生是有着自己的思想的活生生的人。在班级管理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作为一个班级管理者,一定要做到以人为本,实施“柔性化管理”。“太刚则折,太柔则废”,而刚柔相济是管理的精髓,可以挖掘人性中深层次的潜能,利用人自身应有的品质来感化人,引导人,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宽松、愉悦的环境,使学生能健康成长,这就是“柔性化管理”。那么,一个班主任如何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实施“柔性化管理”呢?
        (一) 展现“温柔”的人格魅力——树立榜样
        俄国著名文艺评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你要教育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必须首先要成为这样的人。” 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以从思想道德、知识能力、特定的气质性格这几个方面去感召学生。教师是无私、正直、真诚、谦虚、廉洁、好学,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的、办事负责的、思想健康向上的,这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巨大的影响,也就是非权力性影响力。而权力性影响力是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赋予班主任的职权产生的影响力,其特点表现为不可抗拒的强制性,学生往往表现为被动服从。而非权利影响力是指由班主任自身的品格、学识、涵养等因素而产生的影响力,其特点是建立在学生信服的基础上,不带有强迫性,是通过潜移默化的过程,内化为学生的某种动机而发挥作用,学生往往表现为自愿和主动。可见,权力性影响力对学生的激励是有限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对学生的激励是巨大而持久的。
        用知识来熏陶,即班主任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比较广博的相关知识,而且教学得法,有特色。这样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对班主任的信赖与敬佩,从而增强影响力。就如,老师在课堂上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能清晰正确地做出解答,并使学生心悦诚服,由衷地佩服老师的知识渊博,那么学生会把对班主任在知识上的信赖迁移到对班主任工作的大力支持上来。这也是教师“温柔”的影响力。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好的班级管理者,必须注意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来感召学生,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形象,以此向学生施加教育影响,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 尽现“母性”的“柔情”——情感交流
        很多人都把班主任比作是孩子的爹娘,那么情感教育是至关重要的。管理者要加强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向学生展现教师“母性”的“柔情”。
        重视情感交流,要求教师要以真挚的感情去激发学生的真情。小学生对长辈的依赖性比较强,往往有些孩子会在不经意之间把老师叫成妈妈。如果老师能以父母般的温情去感染学生,在父母般的情感中渗透说理教育,做到情理交融,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使学生在获得道德认识的同时,充分享受教师的“柔情”。
        重视情感交流,还要求教师要能与学生“促膝而谈”,了解学生心理变化的动向。教师与学生真诚地、科学地谈心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互相理解、支持和配合,建立友谊,产生凝聚力、向心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那么,教师应怎样与学生谈心呢?一、平等相待。谈心时教师不能摆出师长架子,不能厚此薄彼,而要一视同仁。要多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这样往往会发现,站的角度不同,了解的情况不同,认识问题的方法和出发点不同,就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二、要讲知心话。与学生谈心要讲真话、实话。

要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每件实实在在的小事上去理解、去关心,与学生真心实意地沟通,这样学生才易于接受、乐于接受。三、要有耐心。为了解决某个棘手问题与学生谈心时,一定要有耐心,即使谈心不顺利,产生了一些误会,甚至碰到钉子,也不要灰心,更不能计较和报怨学生。任何事物都有个转变的过程,学生的认识也是如此。四、要选择时机。对一些性格倔强或理解问题比较偏激的学生,与其谈心往往在“火头”上谈不成,对此不必操之过急,而要采取“冷处理”的办法,等待时机成熟时再谈再推心置腹地交流感情,因势利导,解决问题。五、要善于倾听。耐心倾听学生的讲述,也要善于倾听学生的辩解,如果教师对情况不明,又不听学生诉说,自以为是,说三道四,甚至捕风捉影,横加训斥,那么定会对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 六、要态度诚恳。言辞恳切、真诚友善,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这样在与学生谈心时,学生才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才愿意和老师谈自己的内心感想,这样的谈心才会有所收益。
    和学生促膝而谈,放弃教育者的角色,更加贴近学生,而学生就会既把他当作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又把他当作一位值得信赖的长者,甚至把他当作“忘年交”,诸多思想问题都可以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恳谈中解决。
所以,在柔性化管理的前提下,必须有情感化的思想交流,营造出一种氛围,使学生的性情愉快的流露。班主任应常常将自己的思维降格到和学生同等地位进行换位思考,这样得出的结论和采取的措施往往使学生乐于接受,便于实施。只有这种情感化的“柔性化管理”,才可以营造出一个自律和谐、有凝聚力的“家”──班级。
        (三) 锻炼学生“柔嫩”的双肩——自主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班级活动。它既是集体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又是自身建设与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那么,换一个角度,“管也是为了不管”。放手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进行自我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使他们成为现代班集体的主人,是班级管理者的重要责任。因此,要改变过去单靠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体制为班主任指导下学生自我管理体制,想方设法给学生创造参与管理的机会。具体做法可以有以下几点:
        1.依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班评比细则》等,制定出《班级管理细则》使班级工作做到有章可循,避免了班级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推行“班干部轮流制”,竞争上岗,轮流任职。值日班长负责班级每天的各项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达到了锻炼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的目的,也使班级工作一步一个台阶地达到理想境界。
        3.把传统的阵地还给学生。早读,晨会、班队让他们自主活动,班主任是扶持者、辅导者,学生是主人,使学生他们自己筹划、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成语接龙、古诗大会、谜语世界、开心辞典、学习经验介绍等等。增长知识,拓宽视野的同时,给学生提供了锻炼口才、表现自我的好机会,更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集体意识。
        4.鼓励每个学生都争当先进。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仅仅靠几个班干部、三好生是不行的,关键还是要千方百计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给他们不断进步的机会。相信每个人都是闪光的金子,要能挖掘自己身上的金子,并善于把它们展现出来。
        5.努力管理好自己。学生在进行自主管理的舞台上,他们既是被管理者,又是小小管理者,他们在管理别人和被别人管理的同时,要求他们做好最基本的管理:管理自己!只好管理好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管理别人。
        让每个学生在集体中充当合适的角色,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使每个人都充满责任感,自觉为自己的班级服务,这样,凸现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班级就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才能真正称得上是“班集体”。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