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链融合,校企共建”中职专业型学生社团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4期   作者:隋雨君、王锡辉
[导读]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
        隋雨君、王锡辉

        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   
        摘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中职教育立足于专业的模块式教学特点,使得中职专业型学生社团具有非常明显的职业性和实践性。作为中职学校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中职专业型学生社团是学生就业、创业实践的载体,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助力全面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双链融合 专业型学生社团 校企融合

        目前,中职院校学生社团类型多,规范制度少;娱乐性社团多,与专业相结合的少;社团开展活动多,以育人为导向的少。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普遍是以结交朋友或娱乐为主,对此开展的学生社团活动育人功能得不到全面发挥。社团最基本的功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在活动中没有得到更全面的体现。以开展学生社团活动为育人导向的教育功能实际效果不明显。而中职专业型学生社团的研究有助于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深化校企合作的开展,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型素质。
        一、“双链融合”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专业型学生社团是依托专业和企业而建立的,社团的人才培养体系应紧密对接产业,实现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需求链的“双链融合”。通过企业调研,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基于工作任务分析获得岗位综合能力,结合工作实施环节对岗位综合能力进行分解细化,获得具体的技术专项能力。在此基础上,以职业岗位综合能力和技能专项能力为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最终实现所有能力目标培养细节都能对接教学环节,而所有教学环节都有细化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从而形成模块化的专业核心课程与分阶段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相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促成产、教融合,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学习与工作、岗位能力与实践任务、技术革新与创新课题的无缝对接。
        二、“校企共建”完善管理体系
        专业型学生社团是一个组织,它需要有较为完善的组织机构、管理模式和社团制度。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是专业型学生社团建设的保障,有了这个保障学生社团才能够合理、高效的运行。中职专业型学生社团是依托专业和企业而建,管理制度不仅要符合学校要求,更要贴近企业实际。社团成员在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的引导下自行制定管理制度。社团干部通过制度管理社团、约束社团成员的行为,社团成员在民主的氛围中共同切磋、共同学习专业知识、共同提升专业技能、共同制定社团计划、共同商讨社团发展策略。

通过这种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方式达到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目的,同时经过不断地摸索、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从而保证社团的健康发展。
        三、“双元导师”建立指导机制
        专业型学生社团不同于普通社团,它是依托专业建设并发展起来的,其专业性、理论性太强,必须依靠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导和支持,指导教师的一次点拨、启发都将对社团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而中职专业类学生社团,由于其专业特性,知识和技术更新快,仅仅依靠专业教师进行指导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能工巧匠的联合指导,实现“双主体”育人。校内指导教师负责专业基础知识和简单的技能培训,企业师傅则可以带来最新的行业技术和信息,还能将企业文化带入学生社团,让学生提早感受企业环境和职业氛围,实现以社团为纽带的校企文化的互融。校内教师和企业师傅作为学校和企业交流合作的直接责任人,对社团发展和校企合作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应充分重视指导工作,完善指导机制,激发指导教师的积极性。指导机制主要包括指导时间、地点的安排以及指导教师的选拔、考核与激励机制等。
        四、“资源共享”丰富活动方式
        中职生加入专业型社团大多数是希望通过社团活动来锻炼自己、丰富自己,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就业提高竞争力。但由于活动场地和设备有限,社团活动往往形式单一,流于形式。专业型学生社团的活动需要不断更新的行业知识和生产设备做支撑,这就需要社团与企业深度融合,资源共享。通过校内、校外活动场地共享,实现专业教学资源与企业技术资源的共享。学校可以依托企业开展技术体验,将企业生产技术、设备通过活动的实行提供给社团成员,丰富社团活动内容,进一步缩短学生就业的岗位“适应期”;企业可以依托学校通过社团活动的形式,攻克企业难题,开展企业员工培训等,打牢专业基础,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
        总之,中职学校专业型学生社团还是一个新兴事物,它的建设复杂又充满意义,中职学校专业型学生社团依托专业建立,围绕专业开展活动,在师资、经费、设备等方面的要求比普通社团高,建设也比较复杂,但是它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有改善学习方式、辅助课堂教学、提高就业竞争力、促进校企合作等功能,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成长具有重大意义,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仇远.中职学校专业技能类学生社团建设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5(1):68.
【2】韦斯积.中职学校专业技能类学生社团建设之我见[J].中国电力教育,2010(10):176-177.
【3】吴丹萍.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建设的问题和对策[J].教育教学研究,2013(46):180-181.
【4】程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型学生社团建设研究[D].浙江:浙江工业大学,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