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教学策略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4期   作者:张丽莉
[导读]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
        张丽莉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小学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而教学理念的更新,必将引起教学策略的变革。音乐艺术由于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在教学方面就更需要策略、注重策略。在这里。以笔者的一些教学经验,谈谈2011版《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实施后音乐教学运用的以下策略。
一、突破唱歌教学模式的策略
                唱歌是小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方式之一。我们多年来已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即发声练习——基础训练(含新歌中的难点)——新歌导入——范唱——教唱歌谱——学习歌词——依谱唱词——歌曲处理——完整演唱。在新课程实验中,音乐教师总感觉到,只要这种老套的唱歌教学方式一出现,那么这堂课就是“老面孔”,毫无新意。只有打破这种“学科中心”教学模式,才能创立“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的新型教学样式。而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唱歌教学又是其关键所在。因此,我认为评价一堂课,首先就要看唱歌教学是否有突破,是否有新创意。可以试用下面三种方式:
        根据歌曲的情境特色、歌词特点、旋律特点找突破口,创设各具特色、实际有效的唱歌教学方式。如从歌曲情境入手,从难点开始,从歌曲的打击乐伴奏开始学习歌曲等等。
        用整体感受的方式学习歌曲。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先听赏歌曲,整体感受歌曲,在聆听中熟悉歌曲。这也可以称之为感受的策略。这是新的唱歌教学最基本的策略。如《玩具音乐会》首先是聆听歌曲《玩具进行曲》,用打击乐器参与伴奏,先用碰铃,又用沙锤,在这一活动中将歌曲听几遍,使这首本来就简单的歌曲基本听会了。
        先学歌词,再唱谱。这种与传统教学背道而驰的学习顺序,可降低歌曲学习的难度,提高学习的兴趣。这种方式除了在低年级教学中采用外,其他年级同样也可以采用。在低年级,较复杂的歌曲旋律,也可以不唱。如果能准确流畅地演唱歌曲,暂时不会歌曲旋律也没关系,因为学唱旋律本身就是为了准确演唱歌词。
        另外,歌曲的艺术处理采用师生讨论的方式,可尝试多种艺术处理方案;在歌曲表现拓展中,更可采用多种综合性的方式加以反复探讨和实验。
二、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策略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在音乐教学中就是要改变过去通用的教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的被动的、接受式的、低效能的学习方式。
        一是采用相对开放的教学方式。

在学唱歌曲时,首先要让学生多听,去感受、体验歌曲内涵;用直观法学习歌词,采用按节奏念、师生对答交错念、边拍节奏边念等;唱歌时,可采用跟琴哼唱、师生对唱、分组接龙唱、自选乐句唱等形式;还可通过乐段分析,启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让其自由探索讨论、表现,得出结果。这种开放式教学,学生会往往倾注极大的热情,其自主探究、合作的积极性显露无疑。另外,可以采用更为开放的教学方式,如让学生课外收集有关歌曲或乐曲的背景资料,课内进行交流等。
        二是采用不同形式的分组活动,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有效方式。如课堂中可分组进行“依谱唱词”的学习,每组自主学唱一句,再通过组与组之间的互相学习而学会整首歌曲。大家都表现出极大的自主性和责任感,每个人都自己学会了一句歌词,而且都当了一次小老师,每个学生都有被信任、受鼓舞的感觉,他们的合作意识、自主学习的潜能都展现出来了。
三、在低年级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策略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信息素养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一个现代人的要求,更是对21世纪人民教师的要求。因此,新课程实验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校可定期举行课件制作比赛,逐步提高音乐教师运用现代技术进行教学的水平,当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也要从实际出发。
         制作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以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低年级音乐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目的,也是低年级音乐课件的主要特色,运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就是能够轻松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如在课件中创设学生喜爱的“小精灵”、“小动物”形象,作为学生的学习伙伴,通过它们与学生的对话,把学习的目的任务、方法要求等表现出来,学生们更乐于接受,学习的过程也会变得轻松愉快。
四、课堂教学中发展性评价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发展性评价思想,以什么方式进行发展性评价,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是将评价纳入课堂教学设计之中,作为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发展性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过程,它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用来辅助教学。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把评价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部分进行策划,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与小组评等,使评价成为一种教学手段,使其为达到教学目标服务。如,在许多课例的最后环节中,都有请学生说说这堂课有哪些收获的要求,这既是评价的手段,也是复习总结全课的教学环节。
         二是将发展性评价理念融人课堂教学的即时评价之中。发展性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帮助促进个体的发展。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个体最大可能地发展。音乐是个体差异最显著的学科,在评价中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非常重要。课堂上教师应用简短的即时评价,引导学生进行个体的纵向比较,帮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教师的即时评价要因人而异,采用多重标准,以鼓励为主,尊重艺术体验与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与独特性。如歌表演都没有必要设定标准动作,只需强调表演时的情感投人和自由发挥。
          音乐是艺术学科,注重个体的感受和体验;音乐又是表演的艺术,必然要将个体的体验表达或表现出来。但有的学生不善于表达,有的学生羞于表达,因此,教师赞许的目光,拍拍肩膀、竖起大拇指等动作及表扬的话语,都是对他们的肯定和鼓励,是一种有效的即时评价。同时,音乐学习的特殊性要求课堂上有更多的通俗化、口头化、动作化的即时评价。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