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美劲
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教师发展中心 065700
摘要:现在全社会都在推进素质教育,对于体育这门基础课程,不仅仅需要在知识和技能两方面对学生加以教育,还需要针对学生学习体育的状态,加强对他们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够仅仅注重学生体育技能方面的提高,积极向上的心态也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老师们要做好的就是既要在知识技能方面进行教学,还需要在了解他们的心理素质情况下,对他们进行引导,培养他们更加强大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初中体育是一门培养学生良好身心素质以及生活、运动习惯的学科,也是影响学生终身发展情况的重要学科。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下,教师需要对教学的内容与方法、策略进行合理的优化。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不能只将目光放在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中,还应当引入学生不了解,但对学生的运动能力发展与健康行为习惯发展有益的体育项目。在教学方法与策略方面,教师需要重视团结、互助、永不言弃等品德的渗透。
1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重点
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困难性。其他文化学科在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就可以直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相结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引导。而体育教学就没有太多的理论知识,它完全依靠与教师在教学中落实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这样的状况就导致初中体育教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途径受到相应的局限。但是理论知识的匮乏也给体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广阔性,它可以为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非常宽广的发展空间。在日常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提升学生参与体育练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积极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体育练习任务中提升自身的运动能力,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达到逐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教学目的。除此以外,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优质的体育道德品格以及正确的行为观念等多方面的培养来提升学生的素养能力,让学生能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逐步地锻炼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一名有理想、有道德的优质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发展创建良好的条件基础,以此从真正意义上推动初中体育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
2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的策略
2.1 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课程教学离不开老师,所以老师的教学技能对于学生课程的学习来说十分重要。在体育教学中,老师起到的是一个带领和引导的作用,拥有高素质的老师也能够为学生做一个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初中体育教师的教学不仅仅是在课上,课下还需要关心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状态,在学生们有疑惑的时候及时与他们交流并给出他们建议,这样才能实现学生们知识技能和核心素养的同步提升,才是有效的教学模式。现在很多学校就建立起了师生交流的平台,以便老师能够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出决定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2.2 引入另类教学项目,培养学生健康行为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情况下,教师需要引入或者开发一些较为另类的教学项目,比如太极拳、健美操、五人足球等。
相较于短跑、长跑等体育项目,这些较为另类的项目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并没有较强的短期作用效果,而是拥有着发展学生健康行为、缓慢提升学生综合运动能力的价值。并且,这些体育项目还能够拓展学生对体育的认知。比如部分男生会认为健美操是女生专属的运动,而在教学后,学生能够意识到健美是一种良好生活风尚的追求,并不限于女生形体的锻炼。以健美操为例,在这一项目的教学之前,教师应当先开展理论教学,并引入国内外与健美操有关的视频,改变班级中男生对健美操的抵触认知态度,并让全体学生都意识到,健美操拥有培养良好形体、能够舒缓运动者身心的价值。具体而言,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应当基于男生的顾虑,引入大学健美操课程视频、国内青年练习健美操视频、国外青年练习健美操视频,通过指出这三类视频中的男生比例以及对健美操的体育价值的理论解释,让班级全体学生都以体育的眼光看待健美操。
2.3 重视体育理论课程,增强学生健康认知
体育健康认知是体育核心素养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体育理论课程的方式增强学生的体育健康认知。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习惯了体育教学中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不能直接划分一定的课时来进行室内理论教学,否则理论课程不仅无法达到增强学生体育健康认知的目的,还可能使学生对理论知识产生抵触情绪。教师可以借助线上教育这一概念,对学生进行线上的体育理论教学。以长跑教学为例,课前准备活动1000米慢跑是每节体育课的必备项目,但绝大部分学生都只知道这个项目是准备活动的一部分,对项目的具体作用没有明确的认知。对此,体育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疑问制作一期理论教学视频,以“图片+理论+案例”的方式向学生介绍1000米慢跑对人体的各处肌肉、器官的影响,进而让学生明白慢跑对自身身体的有效价值。教师在制作这一教学视频时,应当确保视频内容的教学价值性以及趣味性。比如,视频中展示的图片应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展示慢跑时人体的肌肉、血液循环、内脏变化的解剖图;第二类是描述正确慢跑姿态的结构分析示意图;第三类是描述缺乏准备活动而出现岔气、抽筋等各种意外的动画夸张图。在展示这些图片时,教师还需要邀请校医对上述情况进行配音解释。在完成视频的制作后,教师需要以课后作业的方式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并说明会在户外体育课上对学生进行提问,或者教师提出举办问答竞赛活动,以此激励学生自主观看视频。
2.4 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学生心理健康是学习课程的前提,以前出现过很多案例,都是因为学生的心理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最后酿成了悲剧。前一段时间武汉的孩子跳楼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因为教育不得当,孩子最后忍受不了而选择轻生。事实上,现在很多孩子因为学习压力过大,心理上可能都存在一定问题,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学校可以对孩子进行一些心理上的引导,带领孩子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种,学校的体育教育需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对他们进行心理指导,这对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总体上来说,我们就是要在原来体育教学只注重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加以改革创新,寻找新的教学方法,加强初中的品德教育和身体素质教育,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全面提高,将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寻找一个新的平衡点,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要求,能够在未来国家建设中出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朱亚成,张青.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形成的研究进展[J].浙江体育科学,2021,43(02):66-72.
[2]季彦霞,吕万刚.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快乐体操创新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1,47(01):50-55+100.
[3]姜勇,梁振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师PCK解析及优化策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0,19(06):54-60.
[4]李惠武,余芳雄.初中体育教学中构建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8):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