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同乐
霸州市第一中学 河北省霸州市 065700
摘要: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它强调课程的多种内容、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的整合,是以体育为主,同时融合健康教育内容的一门课程,关注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方法的同时,充分发挥课程的教育功能,高度重视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 学生身心协调发展教育中,抗挫折心理教育是重点内容,也是体育教育必须承担的内容,通过抗挫折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体育;学生抗挫;心理教育
引言
在多种现实因素的影响下,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问题,在各个教学环节都备受重视。各种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正常的生活,也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严重的伤害。
1 重要性
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抗挫折心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高中教育必须要承担的内容。一方面,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抗挫折心理教育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从早期注重身体健康的锻炼逐渐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包括德育教育等内容,对学生抗挫折心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高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不断塑造的时期,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较为敏感,加上高考的学习压力,学生心理较为脆弱,部分学生的心理抗挫折能力比较差,一点小问题就容易造成学生心理崩溃。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锻炼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身体锻炼的过程,也是心理锻炼的过程,有助于提升学生心理抗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而且运动的本身就是压力宣泄的过程,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可以进行抗压训练,将遇到挫折产生的负面情绪进行宣泄,其本身就是学生心理抗挫折的一种表现。
2 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抗挫折心理教育对策
2.1 面对挫折时用榜样激励自己
在人生的长河中,有很多强者,不畏挫折,克服弱项,最终成为人生的赢家。这些人在运动领域更多,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用这些榜样人物来激励学生,鼓舞学生。譬如在体育课的室内课上,给学生播放尼克胡哲演讲视频,在篮球训练间歇给学生讲科比的刻苦训练精神,在排球教学中给学生讲中国女排的奋斗故事……用这些优秀运动员的故事来激励学生不畏体育锻炼中的困难,不怕其他学科学习上的挫折,勇敢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同时也要在体育课训练中积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突出身边学生的示范作用。比如有的同学在跳鞍马时不敢跨越,就可以让那些已经跳过的学生来鼓励他们,让他们不惧困难,不怕失败,勇敢地跨越。身边的榜样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学习。
2.2 结合学生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通过该方法的应用可以结合学生的差异性对其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体育知识学习兴趣,还能降低学生的体育知识学习难度,实现在因材施教背景下学生对体育知识的高效应用与正确理解,进而带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保障学生个性不受压抑的同时促进学生的终身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投掷运动相关体育知识教学与讲解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性别对其进行差异性的分析与研究。
由于高中阶段的男生正处于身体强壮的阶段,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标准的教学工作开展,同时要提高对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借此增强学生在参与运动过程中个人保护的意识。通过该方法的应用,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会得到相应的提升与发展。同时,教师要重点对男生进行投掷技巧的教学,如标枪的投掷技巧、铅球的投掷技巧、铁饼的投掷技巧等等。这样,可以让女生在学习投掷运动项目的时候对标准动作做有效的掌握和应用,进而提升自己的投掷能力,避免因为投掷失误与操作不规范的问题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2.3 建立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帮助培养健康心理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参与度。教师应当引导建立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以亲和的姿态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反应,与学生相互理解、相互信任,通过大的环境氛围,将学生纳入学习的团体之中,用氛围影响学生,用氛围带动学生。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同样是举行运动会,一个班的学生每个人都去参加了运动会,而另一个班的学生只有报名参赛的同学才去参加了运动会。前一个班级认为,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一分子,我们应该在看台上为那些参加比赛、为班级争光的同学加油,让他们感受到班级对他们的支持。在这样的班级氛围下,团结友爱的思想不知不觉就为整个班级的人所接受,集体的概念在这个班的同学心中牢牢扎根;而后一个班级认为,每个人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没有参加项目的人就可以不去参加运动会。在这样的班级氛围下,集体的概念无法被大多数同学所认同,相比于集体荣誉,大家都更在意自己的得失。这两个班级的对比充分表明,良好的氛围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发挥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对于体育活动氛围的营造,通过良好的氛围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
2.4 结合学生差异性需求,做好抗挫分类指导
高中体育教学指导过程中,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进行抗挫折分类指导,提升学生抗挫能力。高中生体育能力的抗挫折是有所差距的,不同学生的学习背景、体育背景不同导致在抗挫折能力方面有所偏差,分类指导要兼顾学生不同需求有效提升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以俯卧撑、仰卧起坐和引体向上为例,这些项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对学生单项体能的训练,按照3分钟为限进行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设目标,根据自己目标是否达成来确定是否继续,对没有按照要求完成的学生普遍存在一定的挫折感,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可以给予鼓励、支持可以适当调低目标,如从3分钟50个降低到3分钟30个给予学生锻炼的信心,而完成基本任务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适当增加训练量,如从3分钟50个增加到3分钟60个甚至更多,通过逐步增加的方式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运动能力的同时也给予学生运动的信心。总之,学生个体的差异造成了学生体育运动能力、抗挫折能力有所差异,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引导、鼓励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体育运动当中,有效避免单一鼓励方式对学生抗挫折的影响。
结束语
高中生日常学习压力比较大,面对升学的困扰,学生普遍存在受挫折的心理,部分学生心理较为脆弱。 高中体育承担着学生体质锻炼的重要任务,在体质锻炼过程中可以积极进行抗挫折的渗透工作, 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挫折的内容,学会合理宣泄压力,学会面对压力,提高自身抗挫能力。
参考文献
[1]耿峰杰.探讨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42.
[2]黄上峰.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之我见[A].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教育理论研究(第六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
[3]梁浩.高中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探讨[J].科技视界,2013(23):134+144.
[4]张蕊.谈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现代教育,2011(Z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