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忆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藻江花园幼儿园
摘要:作为幼儿艺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激发幼儿审美情趣、培养他们个性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性作用,如何全面提高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课程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鉴于此,本文主要基于现下幼儿美术课程,就有效性教学策略展开了系统化剖析,以便于保障高质量教学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创新教育;幼儿园美术教学;有效策略
引言:伴随素质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阶段学生质量和创造力的培养近年来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其中在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艺术创造力中,美术课程表现出了显著优势,因此如何高效化开展美术活动,成为了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下幼儿教育机构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经调查幼儿对于绘画的热情是与生俱来的,而要想始终保持这种热情,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需基于学生身心特点,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游戏性美术活动,在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前提下确保幼儿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结合生活资源进行环境创设,提升课程的亲切度
在幼儿美术课程教学中,环境创设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为幼儿提供满足其自身发展需求的学习环境,在充分调动他们自身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不断提高其实践能力,以此来促进他们的良好发展。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因此作为一门艺术类课程,在美术课程教学环境创设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通过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在提升学习环境亲切度的同时降低学生的抵触情绪,由此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确保高质量教学目标的达成。目前来讲在美术功能教室教学环境布设时,教师需充分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对其进行改造,在有效拓展学生思维的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用纸盒制作书柜、用彩纸进行剪花操作,可在实现废物利用的基础上有效激发幼儿的创作潜能,除此之外为给予学生体验生活的机会,教师还需从根本上摒弃传统化的教学理念,通过将美术教学环境与生活进行紧密结合,依据课程教学内容对生活教材进行挖掘,从而在保证环境创设科学性、合理化的同时为幼儿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条件。
二、以游戏性情节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幼儿阶段儿童对于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美术活动开展过程中为吸引幼儿注意力,教育工作者立足幼儿兴趣爱好,基于他们身心发展特点,通过选择他们感兴趣教材来开展教学工作,为后期高质量教学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条件。除此之外幼儿的想象力也十分丰富,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为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可选用一些具有神秘性、趣味性的事物,亦或是选用生活中幼儿常见的一些事物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以此在丰富幼儿生活经验的同时,帮助他们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与此同时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还要通过采取平等交流的态度及和蔼的语气,以此在满足他们表现欲的同时吸引为创造性思维的良好培养奠定情感基础。比如在绘画“向日葵”时,为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在带领学生观看梵高《向日葵》油画作品时,教师可将真正地向日葵拿到教室中,在讲解向日葵绘画要点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真实向日葵有哪些结构,每个部分有什么特点,并最后通过要求幼儿对作品进行再创造,以此来高效化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游戏教学模式,强化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经调查在以往应试化幼儿美术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教师教学重心往往集中于幼儿对美术理论知识的记忆,教学中忽视了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关注度,长此以往在削减幼儿对美术课程学习热情的同时,也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化发展。除此之外,在培养幼儿实践操作能力时,培养方式主要是进行绘画作品的临摹,虽然从某方面来讲也能有效地幼儿绘画技术,可在机械式重复描绘中,幼儿却丧失了思考和想象,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为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确保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在幼儿美术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教师除了要秉承“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现代化教学理念外,还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游戏教学模式,由此在强化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在绘画作品时,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多种绘画方式(简笔画、水彩画、漫画),以此在不断提高学生绘画能力的前提下,为幼儿创造力的高效化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四、充分利用“色彩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活动参与性
幼儿美术课程教学活动的规范化开展,对于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要想实现高质量教学,在环境创设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还要充分利用“色彩教学资源”,通过带领学生观看各种色彩在刺激学生感官的同时,提高他们对于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视觉影像的感知灵敏度,为后期的艺术创作创造良好条件。目前来看在美术教室装饰中,为培养幼儿活动参与积极性,除色彩尽量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卡通色外,室内装饰品要选用多肉等具有亲和力的植物,室内墙面以及天花板、立柱要尽量使用明快色彩绘制带有主题色彩的图画,至于室内空间物品的摆放则也要设定为相应的动画卡通主题。除此之外在结构设计中,教师还要秉承着“有繁有简、错落有致”的原则开展设计工作,在满足学生感官需求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视觉感知水平,由此为后期美术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创造良好条件。
五、对幼儿作品进行科学评价,充分挖掘幼儿作品中蕴含的闪光点
素质教育体系深化改革下,幼儿作为课堂教学主体,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对于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应试化教学中教师习惯性秉承着传统化教学理念、采取落后性教学手段,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兴趣被不断削减的同时,自身发展也势必受到了一定影响,因此在教学中为确保高质量教学目标的达成,对幼儿作品进行科学评价,充分挖掘幼儿作品中蕴含的闪光点是现阶段充分调动幼儿美术绘制兴趣的重要渠道。在美术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通过制定开放性的主题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去进行作品创造,由此在全面调动幼儿想象力和动手实操能力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充分挖掘幼儿美术作品中蕴含的闪光点并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以此来全面调动幼儿创作欲望。
六、结语
综合而言,作为一门艺术类课程,幼儿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是否落实到位,近年来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其中最为最常见的“隐性教学资源”,将课程教学与教学环境进行有机结合,不仅是目前教育工作者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做出的重要战略改革,与此同时对于全面提升幼儿美术素养以及实现高质量美术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辉霞,陈丰翠.幼儿园创意美术中材料投放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第七辑),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12(12):12-14.
[2]马荣,金丽萍,徐涛涛.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传播力研究,2018,2(32):196-197.
[3]鲁佳,李秀英,詹志辉.培养有效的美术常规,让美术活动活而有序[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5(12):125-128.
[4]谢灵敏,赵亚霞,陆迎东;;怎样培养小班孩子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等2则)[J].早期教育(美术版),2014,01(15):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