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彦杰
河北省平山县教育局教研室050400
摘要:近年来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方式也在不断深化改革。学习美术知识能够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抒发和表达学生的真情实感,挖掘学生认知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与审美观。基于这一理念,在实践教学当中,美术教师应当着眼于学生对美术知识的主观需求,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优势,通过线上教学、小组合作、情境创设、生活实践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美术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本文就中学美术教育塑造学生审美理想的重要意义展开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美术;审美;策略
引言
中学美术课融合了欣赏探究、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究。从赏、评、析、践等多个角度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艺术素养。而这一时期的学生理性思维日趋成熟,他们使用理性逻辑思维,通过分析和判断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特征和事物内在联系的目的,这种理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从某种层度上削弱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基于实用性激发兴趣
从相关调查来看,在中国新年,又或者是圣诞节时,学生们之前会护送一些贺卡或者一些小礼物,并且还会在私下里也会交流讨论谁的贺年卡更漂亮。为此,制作一张精美的贺卡也正中学生下怀,教师可以在《设计应用——美丽的书》一课的基础上,延伸拓展一堂课——贺卡的设计与制作。为了能够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环境,要求学生可以大胆想象、大胆借鉴各种艺术创作形式以及大胆使用各种材料,进而完成贺卡设计与制作这样的任务。通常情况下,建议学生在课后进行,而设计与制作不要局限于绘画,可以对各种材料进行使用,并通过编、剪、折、刻、贴、沾等各种手法进行完成,这样才能制作出富有个性的作品。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到学生,这样才能挖掘学生的潜力,而且能够让学生相信自己拥有巨大的创新潜力,为了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可以从实用性入手,例如,贺卡设计与制作,这是学生们熟悉的内容,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创作贺卡,才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精致的花纹、独特的造型、和谐的色彩等,这些均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智慧以及对美的的一种向往与追求。同时,当学生完成一个作品之后,这种成就感是非常值得回味的,而且能够强化其信心,从而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2依托视频影像,激发创作灵感
美术创作灵感来源于表象感官刺激,当学生的视觉神经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时,创作灵感也将油然而生。尤其在多媒体教学设备出现以后,中学美术教学不再局限于过去呆板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格局,相反的,一些丰富的色彩元素,动感逼真的具象画面直接给学生的视觉神经造成冲击。学生在观看视频画面的同时,脑海当中能够逐渐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或者比较成熟的美术作品。因此,教师完全可以将本节课的讲授内容制作成为视频教学课件,或者借助于互联网,搜集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美术作品,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带领学生快速进入到真实的美的情境当中。
3渗透学科知识,渗透情感教育
每个学科之间都具有独立的状态,但是学科与学科之间也会存在一定的关联,在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要注重将美术课程内容和各学科之间的知识相互联系起来,以此拓宽学生视野及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带动学生进一步对美术作品进行理解,例如在学习春天的畅想相关知识内容时,主要是围绕春天的景象进行展开,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关于春天学生会想到什么样的内容,对春天有什么样的感受。
在课堂学习当中学生可以为学生播放贝多芬的《春》,然后再结合课本教材当中对于春天的描述,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地去感受春天,然后以绘画的方式来表达对于春天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也将情感渗透其中。然后引导学生欣赏油画作品开国大典,并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来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不容易,是无数的英雄用生命换来的,同时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感。又如在学习《竹石图》的相关知识内容时,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欣赏,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激发学生对于民族文化艺术学习,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授课,不仅可以兼顾各种学科知识,还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欣赏知识内容的同时将情感教育渗透,其中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对大自然进行热爱,从而帮助学生塑造健全完善的人格、价值观。
4对接高校美术教育,促进新媒体艺术课程资源的交互转化
新媒体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巨大的网络资源库,包含大量的学习资源或艺术资源,中学美术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实现和高校美术教育进行对接学习,形成“中学课堂教学+网络课程+互助式学习小组”的三位一体的互动学习模式。三者中其一为中学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向学生们传授的新媒体操作技能;其二为学生根据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转化为加入自身创意的或静态或动态的新媒体艺术作品,并将作品通过网络上传至新媒体平台。其三为对接高校美术教育,在高校培养新媒体艺术的专业人才过程中,通过网络平台,让高校学生带动中学生新媒体技术的学习,相互交流探讨,使两方成为互助互益的创意创新学习交流小组。在整个过程中充分发挥新媒体的资源优势与传播优势,通过新媒体艺术形式促使两个教育阶段的交互转化。
5结合实际生活,创设情感情境
教育教学中能够认识到艺术来源于生活,与生活相关,为此,在进行美术教学中应注重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接轨,积极地创设情景落实情感教育。例如,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气氛或者是情境,引起学生在情感或者是思想上面的共鸣,引导观众沉浸其中,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上课更像是一场表演,如何抓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是亟待思考的问题。教师要注重为学生设置良好的情景,进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对情感教育进行渗透,提升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教师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引导学生参与画展或者是漫展,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学生对于美术的欣赏,情感能力,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体会其中表达的情感教育,找到与作品之间的共鸣,对艺术更多的热爱体现,对于美术作品深层次的理解。
结语
美术教师在教学课堂,通过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在教师创设的真实情境当中逐步增强审美意识,提高美术作品的鉴赏与创意能力,进而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型的优秀人才。在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要注重美术课程内容和各学科之间的知识相互联系起来,以此拓宽学生视野及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带动学生进一步对美术作品进行理解,在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还要不断地探索对于情感教育渗透的相关策略,以此更好地提升欣赏课的教育价值,促进学生情感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李青蔚.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8(13):207-208.
[2]韩民.中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9(8):139.
[3]加央欧珠.加强和改进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对策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8(10):144.
[4]王萌.试论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8(4):113-114.
[5]张磊.美术教育中的新媒体发展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2(10):78-81.
[6]邵美凤.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中外交流,2018(35):128.